0136 心迹(2 / 2)

*

在家留了两日,文琅便要离开了。

此番他收拾了不少细软衣物,把冬日的皮袄毡帽都带走了。

只因西面蜀地边境不稳,朝廷准备发兵镇压,卫槐君作为监军一并前往。他作为替身自不可幸免,也要一起跟随——但凡有什么危险的局面,得他顶替出去,所以这一去恐怕最少也要三个月。

如果一切顺遂的话,大约腊八前后便能回来。

秦深勒令自己放宽心,只是相思绵长,这几月时间总该寻些事情来做,好分散下精力才是。

她想着现下家里人口多了不少,住着难免拥挤难受,而且再冷些时候季节,也该给小南和北行净身了,所以决定凑银子重新起个大一些的砖瓦院子来。

原先的土坯房除了堂屋还留着,东西两边的屋子都需推到了重建,换成青砖黛瓦的高阔大屋。

之前的院墙也要拆了重砌,秦深还决定把后院那一块荒废的地都圈进来,然后额外起一排低矮些的瓦房,专门作为阉割房和储间仓库。

最要紧的,是她要起一间澡房,好让她不必跑竹林温泉那么远,在家便能随心进入灵泉空间。

虽不至于像清华园一般,用玉石砌成的池子的泡澡,但总归要买一只宽敞舒适的木桶,辟出一间专门浣洗的房间来。

因是砖瓦大院,故而比庄户人家平日里起的土坯茅房费时费钱的多,这笔起宅子的钱并不是小数目——

好在秦深的宫粉销量极好,从宫里头先打出了名声,宫娥娘娘们皆以用这宫粉为尚,连带着宫外头的生意也日渐兴旺起来。

若不是毛氏和蓉娘两个人赶不及做太多,错过了许多行商的大订单,不然销往南边各州府都是有的。

有了这一笔银子铺底,外加拔罐铺子和樊楼的月月红利,新起宅院的钱算是有着落了。

起宅子不是小事儿,雇工、材料、茶饭都要事先安排。

不过这事儿有山子奔走打算,蓉娘也歇了宫粉作坊,从城里头回来帮忙。

山子买好了石料、木材,又请来了十里八乡顶好的泥瓦、木匠师傅,秦深另开出了三十文钱一日的工钱,包那些干活的青壮一顿晌午饭吃。

三十文钱不算多,但仍有许多人争着上门来做活儿。

他们大多是秦深家的佃户,受其恩惠,自是想着报答一二,当然了,也有为来年多占几块好位置的山地,做些人情上的关系。

山子一共请了十来个人做工,算上他们家婆娘一并过来操持茶饭,共有二十人之多。

摆起饭来,得开两张大圆桌子,西林院子的灶房小,烧不出那么好些人的饭来。

不过原先为了供筑堤上茶饭饮食,秦深特意盘过一张大灶台,就在竹林边上。于是,她便不在家里弄了,只在竹林那搭起了油布棚子,几家妇人婆娘在这里煮好茶饭,也在这里摆桌吃饭,即是下雨也是不怕的。

……

是日晨起,露水有些重,秋意凉人。

秦深多添了一件夹衣,同小妹早早出了堂屋。

她抬头透过屋角看去,见东方天际透出一片亮白色,天色从靛青变成了宝蓝,一片通透晴好,心情也随时跟着愉悦了起来。

上工的青壮已经扛着家伙儿,说笑着等在了门外,他们有谈庄稼地的,也有谈娘们娃子琐事的,但更多的是感叹西林院子了不得,短短大半年光景,竟要起大砖瓦房了。

山子蹲在一块石凳上,正嚼着一块粗饼子。

蓉娘手里提着一只馍馍篮,低头取了水罐子出来给他,见秦深出来,忙挥手招呼道:

“文娘子早呀!昨个儿还飘细雨丝呢,今儿天气便放晴了,是个动土的好日子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