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做人啊不能太过分,得留些口德!”
张氏被这些三姑六婆堵得说不出话来,差点儿没气死。
叶欢后来听说了张氏吃瘪的事儿,不禁摇了摇头。张氏嘴巴再厉害,但也是个好面子的。被人数落了一回,便老实了几天,没敢再上街去。
这事儿闹了一阵儿,也就这么揭过去了。
雨过天晴之后,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叶欢买下的那片荒地已经完全大变样儿,由以前满是枯树杂草的贫瘠之地变成了禾苗成行的良田。
“东家,按照您的吩咐,这十几亩地一半儿种了稻子,剩下的则全都种上了菜。”尤大的老娘陪着她在田间走了一圈,脸色兴奋不已。
叶欢被日头晒得头昏脑涨,粗略的看了看便回了院子里歇息。大致的情况她看了一下,没多大问题。底下的事情她不可能一一去关心,知道个大概就行了。
尤大娘做事,叶欢还是放心的。
“在这边可过得习惯?”闲下来之后,叶欢便跟尤大娘拉起了家常。
尤大娘操着一口岭南音,咧着嘴笑道:“习惯习惯,这还多亏了东家的照拂。”
叶欢摆了摆手,笑道:“能有近日,都是你们自个儿用双手挣来的,我不过是帮着出出主意而已。”
“东家快别这么说。”尤大娘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哪里会忘了叶欢对他们的恩惠。“若不是东家怜悯,肯赏口饭吃,又出银子安置,咱怕是早就饿死在街头咯!”
当时去一品香乞讨的人里头,就有这尤大娘。若不是叶欢一时心软,给了她们一碗吃食,她那会儿就饿死了。这一饭之恩看着没什么,但对尤大娘来说,可是救命的关键啊!
叶欢倒是没有称功,三两句就把话题给扯开了。“刚才去地里看了下,稻子的长势喜人,再有两个月稻子收割了,这些米整了也够大伙儿吃上一年半载了。”
提到这个,尤大娘亦是满心的感慨。“今年雨水足,一看就是个丰年。”
两人说了一会子话,叶欢便匆匆的赶回了食肆。那边菜农过来结账,需要叶欢拨银子呢。叶欢离开后,尤大娘忍不住冲着她的背影长吁短叹。
“是个好人,可惜命不好,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再能干,到底是个妇道人家......”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少家里有尚未成亲的三姑六婆就琢磨开了。想着叶欢上头也就一个守寡的婆婆,小叔子又远在京城,家里没个男人怎么行!于是,私底下不少的人就打起了叶欢的主意来。不说让她改嫁,上她家去做个倒插门女婿也好啊!
这么一合计,还真有人跃跃欲试。
叶欢在账册上签了字,账房将银子称了,菜农乐呵呵的拿着银子走了。了结了这一桩事,叶欢便去了厨房。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很多菜都不能放很长时间,而新挖的地窖前二个塌了,又费了些功夫才把地窖重新翻整,这一折腾又去了好些银子。
好在赶在三伏天之前修好了,否则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
“东家,今年比往年似乎要热上许多,是不是要去买些冰块儿回来放在地窖里?”杨嫂子以前在大户人家帮过工,于是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