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欢出了月子,身子比以前要丰腴了许多。与之相反,宋孟氏却是瘦了一大圈。等到叶欢能下地了,她又病了一场。好在天气渐渐地暖和了,病情得到了及时的控制,躺了几日便好了。
以前是婆媳两人相依为命,如今又多了两个小家伙,家里倒是热闹了不少。
娃儿满月那天,除了赵氏并叶果叶迟,就只有隔壁的王婶子过来恭贺了一番。整个镇子都知道,叶欢男人死在了外头,之前还喜欢说闲话的也不免对她多了几分同情,没再说什么不好听的。日子安稳了下来,叶欢便想做些营生养家糊口。
以前就她跟宋孟氏两人倒还好,吃喝是不愁的。可如今添了两口人,靠针线活儿赚的银子就远远不够花了。叶欢想着自己厨艺还不错,便跟宋孟氏商量了,想要盘个小店,开个专门做吃食的馆子。
一开始,宋孟氏是反对的。毕竟,士农工商的观念已经融入了她的骨子里,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再加上高门大户里头的规矩,是禁止妇道人家在外头抛头露面的。若非家里的开销实在是太大,靠做针线难以支撑,叶欢又好说歹说劝了许久,宋孟氏才松口。
“我只在厨房里做吃食,招呼客人有小二呢。”叶欢最初是想弄个做面食的小摊儿,思来想去,觉得利润太低,所以才咬牙决定开食肆。
宋孟氏没再所什么,便由她去了。
叶欢这些日子,除了在家洗衣服做饭照顾两个孩子,有时候也去街上转转,看哪里有铺子要转让的。又将本地的吃食考察了一番,心里多少有了些底。
叶江知道叶欢要开个食肆,也热心的帮着张罗,还借了一笔银子给她。就这样看了一两个月,总算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把店子盘了下来。因为银子有限,叶欢的铺子并没有开在人多显眼的地儿。不过,那处的景致倒是不错,临着水,旁边还有一桌桥,对面便是镇上最繁华热闹的街道。
这店面分上下两层。书先生或者唱曲儿的。二楼则做成了雅间,被隔成四五间房,十分的幽静。
店内的装饰,叶欢也做的十分用心。让叶江帮着打了好些风格独特的家具,窗户上雕了寓意吉祥的图案,看着既喜庆又美观。桌椅也是选的上好的料子,样样都比别家紧致。雅间的墙上,甚至还挂了字画,虽只是临摹之作,但功力都还不错,风雅之至。
在吃食上,叶欢更是思虑周到,不但有家常小炒,还弄了时下流行的汤锅子,再配上几样精美可口的点心,品种齐全,面面俱到。
铺子打理好了之后,宋孟氏过来打量过一回。将楼上楼下转了一圈之后,她不得不夸赞叶欢心思巧妙。“还是你想的周到。”
叶欢虽忙的脚不沾地,心里却是欢喜的。“还是娘提醒了我呢。您说,咱要做就做最好的。整个清平县的食肆都大同小异,只有凸显出咱们的与众不同来,才能有生意上门不是?”
宋孟氏笑着点点头。“不错。”
食肆正式营业的这一天,叶江特地买了两串打鞭炮挂在门口放了。街坊邻居听到这边的动静,便围过来凑热闹。
叶欢雇了两个伙计并一个账房,厨房里也招了两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但仍旧忙不过来。一整天下来,整个人都要累瘫了。
看着盒子里零散的几两银子,叶欢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