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傍晚,要登船的人才开始悉数登船。他们要在船上等候一个晚上,次日黎明东方发白的时候,才会正式启航。那是计算好的良辰吉时。
商锦蓉和唐光远是在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下看着船只驶离港口的。海风吹在脸上,一股特有的咸味儿涌入鼻息。商锦蓉有些反胃,但还不至于吐出来。只是唐光远感觉到了。“赶紧回去吧。你这又跟着忙活了好几日。还是要多休息。”
商锦蓉也没坚持。毕竟船都走了。他们还留在这儿不会去也没意义。于是她点了头。转身朝马车那边走,她感叹:“王妃她们回来,咱们家三儿应该都会说话了。”
唐光远笑了:“若是回来的快,还不至于。”
“肯定不会很快。预计的是一年半。我觉得至少要两年。不是因为会有危险。而是在海外,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会遇到。而且六王爷这次过去,也不仅仅是为了经商贸易。我还跟她说过,或许在其他的国家另外的陆地上,会有咱们没有过的技术。若是咱们可以将那些不会的技艺带回来,甚至是用重金将工匠带回。那融百家之长,夏国永远都是最强大的。所以六王爷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毕竟对于一国亲王来说,出海远洋一辈子也许就这一次机会,所以他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事件来挖掘人才。”
唐光远自然知道商锦蓉说的那些技艺是什么。他心里其实也是有些盼望的。“若是真能找回那些在书本上看到的神奇之物就好了。”
商锦蓉笑了:“那你也是想多了。不会差距太远的。他们开始萌芽,咱们也一定不能落后。但也有可能他们比咱们要落后许多。这都说不准。但能带回一些特殊的物资和可食用的植物还是不错的。这个我都有跟六王妃说过。她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两个人刚刚回到马车上,就听到外面有人喊了一声:“督军大人!有宣旨官到了唐府请您速回!”
听到是宣旨官。唐光远赶紧让人加快速度。回到家门口,外面听着五辆马车,看样子两辆是做人的,三两事装东西的。自家中门打开,下人们跑来跑去,有的在给马车边的人端茶递水,也有的在朝街口张望,更多的则是在阻止那些看热闹的人靠太近。等到他们俩从马车上下来,一众人赶紧过来。
管家连忙躬身:“老爷,夫人,宣旨官正在里面候着您二位呢。”
夫妻二人迈步进门。到了正厅,宣旨官正站在客座边恭恭敬敬的给他们二人见礼。
唐光远赶紧上前:“大人不必多礼!你我都是皇上的臣下,哪能让您如此大礼。”
虽然宣旨官都是太监。但太监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诸如这种到外派宣圣旨的,多是有头有脸有品级有地位的大太监。而既是官,不在内宫伺候内宫事宜,是皇帝近身伺候,就算品级没有唐光远高,但却是能日日跟皇上说上话的主儿,可是分毫得罪不得。这位明公公,唐光远还是熟悉的,所以交谈起来也没有那么陌生感。
明公公顺势也站直了身子,满脸都是笑容的说:“这规矩可不能乱了。不过许久不见,唐大人更加的气宇轩昂了!只是也黑了许多。“
唐光远笑道:“十日有八日都在工地上,日后晒着是黑了许多。不过身子骨儿却是更强健了。”
明公公点头:“这倒是实话。咱家也是羡慕得很呢。”说到这里,他转过身,朝着商锦蓉躬身见礼:“见过商瑛夫人。”
商锦蓉也是满脸笑容:“明大人,您太客气了。京中一别,也有两载了。这次可得多留些时日,我为您亲手烹调美味。还有您最喜欢的美酒。这京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挂牵的,可得跟您好好打听打听了。”
当然,寒暄客套都不如宣读圣旨重要。等到香案摆好之后,明公公宣读了圣旨。圣旨是给唐光远和商锦蓉的。但那些上次是给所有行宫督建官员包括每一个工人的。所以外面那三车的东西,都不是给唐光远夫妻的,而给他们俩的,明公公是专门交代人保管的。
当初唐光远秘密派人将金丝红翡送入京中。皇上给的这个嘉奖圣旨的确是慢了许久。不过有这个圣旨在,就表示皇上对大皇子和冯永道的事情有了结论。只是这件事,需得过后问问这位明公公才行。
将圣旨供奉起来。酒宴也有已经摆设好了。唐光远吩咐人先将那三车礼物送到工地那边。明日他和明大人一起去发放。而后又邀请了本地的官员过来作陪,一起用了这顿接风宴。
明公公自然得了别人吹捧。别看他不敢在唐光远夫妻面前端架子。但是在别的官员那里却是不一样的。只是他发现,除了这位代理知府之外,其他人都对自己恭敬有加。这反而让他对金钊非常感兴趣。
等人们都离开了。唐光远和明公公在书房闲聊时,明公公先忍不住询问:“唐大人,这金知府是何方高人?我看他对您也是一板一眼的。”
唐光远笑了:“他治理地方上的确是各有手段的高人。但却是没有靠山的。您也别怪他一板一眼的不知道恭敬。他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听说他喜得贵子的时候,也只是两眼放光,表情上也还是这样。我夫人说这叫什么……来着,哦对,面瘫!就是不会笑。而且他一心想回去做他的知县,一辈子的梦想就是管理好他那一亩三分地。这人没了欲望,自然也就没了向上之心。您就多担待点儿。”
明公公听后好奇了。“这世上还真又这样的人?”
“我以前也不信。但是相处久了,我也不得不信了。有时候的确觉得他不懂得圆滑变通很头疼。但过后想想,也亏得是这么一个人,不然我还得防备着br>明公公大笑:“这倒是实话!也难得有一个这样的人能帮忙,的确该好好护着。说起来,咱家还没恭喜唐大人又要喜添贵子呢!这次咱家回去,一定第一时间给老夫人去报喜喜信儿!”
其实唐光远早就把书信送出去了。但是明公公愿意传这个话,那是有意亲近,他自然不会拒绝。“那真是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