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与卿论政(2 / 2)

那句“木兰和大夏,缘何不能合二为一”,终是被她咽了回去。这想法看似美好简单:长辞当皇帝,她当皇后,生个儿子继位,让木兰和大夏合并……

实则实施起来,很难!

且不说其中涉及太多的政治利益:木兰李家、慕如兰母子、夏国夏家、以及温婉婉之流;单说那苏孟德和慕如初,便是谁也不会让自家政权屈居于谁……

一句话总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而陈仓早在昨晚她道出“留在夏国”的决定时,就已看透了这点。此刻正好把话说开,便深深吸口凉气,苦口婆心的总结道:

“容末将斗胆讲句实话,孟德之后,木兰恐再无崛起之机!”

温庭晚听得心头一震,顿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将军此言,无疑是将苏孟德捧到了至高境界。

甚至都在暗示:苏孟德百年之后,木兰恐会灭亡!

“故,末将认为王爷的政治谋略,才是生于忧患、放眼未来!木兰唯有跟赫连骁联手,灭掉夏国,方能壮大自己!”

这句话让温庭晚缓过神,对于木兰长远的整治规划,她不想再跟将军争论。后人有后人自己的命运,她管不了。

便将话题重点放在眼前之事上,顺着对方的话,郑重反问:

“可现在那厮扶夜慕寒上位了!莫非将军认为,夜慕寒上位后,夏国不会马上就灭掉木兰?”

不错,长远之事,你我无需争论。说白了,有“杞人忧天”之嫌。活在当下,还是多琢磨琢磨当下的危机吧!

这一点,陈仓不是没想过,但见他信心百倍的回道:

“末将认为,夜慕寒不至于那么蠢。赫连骁不让他侵木兰,他又怎敢起兵?别忘了,夏国北边后防,大患永远是燕国!”

言外之意:夜慕寒一旦起兵南下,攻打木兰,赫连骁就会从夏国北边偷袭。到时候,夜慕寒只会吃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夹心饼干。

说得完全在理!

以夜慕寒的阴险做派,上位后断不会贸然攻打谁,只会继续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

温庭晚深知这点,面上却不服气,便故作淡然的辩解道:

“此一时,彼一时!将军又如何保证,赫连骁自始至终都无灭我木兰之心?”

言外之意:若到时,喜怒无常的某人翻脸了呢?

这点她猜的完全对,某人就是要灭掉三国,一统天下!至于木兰,将是最后一个灭亡的!

个中原因,陈仓已经道出:

“末将不敢推测未来,只能断言,目前赫连骁绝无灭掉木兰之心。原因很简单,木兰和燕国的疆土隔着整整一个夏国,赫连骁就算想灭,手也伸不过来啊!”

对,这就是木兰的地理优势,也是苏孟德急于壮大国土的原因所在。一旦整个夏国被燕国吃掉,木兰将是“覆巢之下无完卵”。

所以站在木兰的角度,横竖都不会冷眼看着燕夏两国开战,而不插手。燕国若对木兰无诚,苏孟德就会助夏打燕;若有诚,他就会助燕灭夏,但这个诚意一定是——让木兰也能瓜分城池。

无疑,苏孟德更期待后者!

因为夏国的势头若盖过燕国,取他木兰,轻而易举。

综上所述,夏国因地理劣势——北靠大燕,南接木兰,西边有蜀。自然被各国全特么盯上,虎视眈眈!

(老天:为夏国默哀一分钟。)

“所以,赫连骁就要利用夏国啊!”某女仍在狡辩,焦虑道,“先让大夏灭掉木兰,他再起兵攻夏,两国均吞入腹中!”

陈仓笑笑:“夏国灭掉木兰后,壮大了国力,对赫连骁起兵攻夏,有啥好处?”

某女:……

被怼死!

尼玛,战事政治上,她还远不及将军的智慧啊!

于是,她深深吸口凉气,不死心的继续狡辩:

“话是不错,但将军还是忽略了一点。如今燕国做主的,始终是赫连宸!”

没办法,只能拿这个略显苍白的理由来怼将军了。却不知如今燕国实际做主的,就是某男本尊!只不过,赫连宸要等陈骁帮他打下江山、一统四国、除掉昭月后,再来坐享其成!

可赫连宸也断断算不到,他要娶的苏落(温庭晚),就是史书上的昭月!这一点,某男还没有,也不可能告诉自己的前世。

当然了,赫连宸想知道也很容易,问自己亲信——轻柔就成。好在轻柔已被某女策反,今后有没有机会跟他这个主子当面汇报,都是个未知数。

“这……”陈仓略有被怼住。

是啊,他们一行人还没到燕国,赫连双子之间到底怎么回事,政治主张是不是不谋而合?尚不甚了解,也不能轻易下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