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也毫无保留,反正此女是未来大燕的国母。临行时陛下交代过,大燕国中的一些政治隐患,都可对苏落言明。便道:
“以晋阳王为首的一派,趁机讨伐太子无责无能,要求另选储君;朝中武将就不用说,直接推举赫连骁即位;而对先帝和太子忠心不二的老臣们,则建议皇后娘娘暂掌政权,以等候太子的消息。”
闻言,温庭晚表示对“晋阳王”三个字极有兴趣,如猜不错,此人便是晋阳郡主的亲人。看来这晋阳王府对赫连宸不忠心,莫非晋阳王想自立?
深知此刻,这事不重要。温庭晚便按捺住心里的疑惑,追问道:
“那最后呢?朝廷是不是采纳了老臣们的建议?”
心想:太子只是失联,又没死,横竖都没理由另选储君。燕国皇后若是有慕如初一半的霸气,定能镇得住场,采纳老臣们的方案。
孰料,轻柔的回答完全出乎她意料……
只见小丫头摇摇头,眉间皱起,似是对什么事有些茫然?嘴里却又很肯定的说着:
“实不相瞒,我大燕皇后偏爱小儿子。传闻先帝立储君的诏书时,她是最反对大儿子继位的。”
温庭晚愣了愣,感叹道:
“我去,她也想让赫连骁继位?”
那四不着六的货,得母后支持,居然还登不上帝位?可见他有多废柴!
温庭晚心里如是暗想。
轻柔点头:“可自古以来都是长子继大统,规矩难改变。故当时,皇后娘娘焦头烂额,很想就此让小儿子继位,却拗不过老臣们的坚持。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夜慕寒的手下就将所谓的太子遗体,送来了!”
温庭晚恍然大悟……
“而其实,那个是替身!”
一边接话,她一边走到火烛边拨着灯芯,双眸阴阴一敛,脑子里“理清”了一切:
“当晚逃到慕王府的是替身,被夜慕寒所杀!之后这厮一边去向赫连骁邀功;一边又暗中命人将尸体送到长安,称赫连骁杀了赫连宸,对吗?”
轻柔点点头:“所以当时,朝廷一边为太子哭丧;一边也名正言顺否决了赫连骁的继位资格!”
闻言,温庭晚拨着灯芯的手顿了顿,心底燃起疑惑,便问:
“可我不解的是,你们朝廷这就轻易相信了夜慕寒所言?一般说来,不该先调查调查吗?”
“公主有所不知!”
轻柔也走了过来,见她在拨灯芯,还以为她是嫌屋内不够亮。便主动又点了一盏灯,继续道,
“那具尸体的胸口,插着赫连双子随身携带的匕首,乃先帝亲赠!当时有仵作经验的御医,也验证了死因来自这把匕首。而恰好赫连骁自己的那把匕首,找不到。”
温庭晚没接话,冷静思索了下……
她认为:以赫连骁的狡猾,杀了人后还留下凶器当证据,不至于!这货虽四不着六,却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这更像是,他人栽赃!
另一方面,她清楚的记得,洞房夜那晚见到的“赫连宸”随身也有一把匕首。如果此人就是替身,那会不会是,赫连宸用自己的匕首杀了此人?然后栽赃给赫连骁?夜慕寒送“尸首”,实则是受了赫连宸的指使?
然则,赫连骁的匕首又是怎么不见的?
温庭晚搞不懂,只记得那晚将“赫连宸”,即替身救活后,就安排丫鬟翠儿,用当晚给王府送烤乳猪的斗车,将其送出王府……
如猜不错,“替身”之死,应该是来自翠儿向夜慕寒的告密!
这就能解释,赫连宸为何不会对她这个“救命恩人”感激,任凭一年后夜慕寒将她迫害。因为她救的,压根不是赫连宸本尊,只是一个替身!
所以,她还是“搅和”了赫连宸的计划。只不过“所幸”,他们有翠儿这个“一心想被夜慕寒纳为妾室”的叛徒助攻……
对啊!翠儿当年出卖了她,在夜慕寒那里立下大功一件,缘何还没被男人纳为妾室?这个奸诈的贴身丫鬟,是否还在慕王府为奴为婢?
温庭晚表示,既然来了,一定要找机会重回慕王府,去好好会一会当年陷害出卖过她的那些人!
但此刻,这些人不重要。温庭晚缓过神,放下手中的灯芯,朝轻柔淡然接话的问道:
“闹到最后,赫连双子两败俱伤,反倒让晋阳王捡了漏,对吗?”
刚说完,她便灵光一闪,再度开窍……
夜慕寒真正勾结的,为何一定是赫连双子中的谁?就不允许是这个晋阳王?否则没法解释,他要对赫连骁反插一刀!
看来这个晋阳王,才是燕国的政治大患。而那位晋阳郡主要跟长辞联姻,一定也不怀好意!
长辞啊长辞,你还有多少事在瞒着我?
温庭晚正暗暗腹诽着,就闻轻柔的回答,再度出乎她意料了……
“没有!”
只见小丫头眉间皱得很深,思索着回忆道,“晋阳王宁成练,向来跟赫连骁交好。所以当时朝中对太子之死的真相,晋阳王比那些武将们,还要支持赫连骁。他坚信此人不会弑杀胞兄,坚称一切都是夏国的阴谋——要看我大燕双子内斗,最后双双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