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马上去拿!”
刘奶奶说着从屋里里拿出一大块纱布,王晓晓用剪刀剪下一块,将各种调料用纱布包好扎紧口。
再往锅里加清水,放入肉皮,再把包好的调料放入锅中,加水烧开撇去浮沫。
“晓晓,你这是做啥?”见王晓晓手法熟练,做得有头有脑的,刘奶奶看不明白,这种做法她还是第一次见。
“刘奶奶,做好吃的!”王晓晓故作神秘的说道。
刘奶奶也不多问,端来凳子挨着刘云小桐坐在灶边上,一眼不眨的看着王晓晓在那忙碌着,很是期待这丫头今天又做啥好吃的。
大火烧开,微火熬了2个多小时左右,王晓晓把灶里的柴块取出,待冷却开盖,打去料渣,将汤汁倒入方形盘中,晾凉后再入冰箱中冷藏,皮冻就做好了。
幸好刘奶奶家有个旧冰箱,刘奶奶道:“这是我儿子做生意时买的二手货,那败家玩意儿生意没做几天,又不做了,要低价转卖,我好说歹说,那败家子才拉回家。”
王晓晓笑笑,有了冰箱就方便多了,特别是做皮冻,真需要冰箱。不管好不好,能用就行,这个年代冰箱是个好东西,价钱不低,很少人买得起。
快接近中午,王晓晓看了看面也发得差不多了,她从冰箱里取出皮冻,然后将其修切成直径为2厘米的圆球,准备待用。
王晓晓包包子的动作就像是艺术表演,先擀好的包子皮放在左手上,加入馅料和一个颗粒皮冻,然后右手食指将包子的一边捏起来呈现一个“小碗”的形状向前捏褶。
很快,一个个非常好看皮又薄的包子就做好了。
下一步,把包好的包子上锅,烧大火开始蒸。
汤包不同于其他包子,汤包里面带着汤汁,蒸的时间也所不同,大概蒸了十分钟左右,空气中弥漫着包子的香味,王晓晓估计差不多熟了。
过了几分钟,王晓晓揭开蒸笼盖子,白色的热气直往上冒,一个个包子白白嫩嫩的,散发着一股**人的香味,又好象是婴儿的脸蛋,让人忍不住想捏一下!
“我要吃!”小桐口水直流,已经迫不及待了。
包子的香味,让刘云和刘奶奶也垂涎欲滴,王晓晓直接把蒸笼端上桌,几个人便围了过来。
还不等王晓晓开口,小桐便急忙夹一个塞嘴里猛咬一大口,猝不及防之下,“皮绽肉开”、汤汁四溅,顿时嘴馋啦口水啦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只顾捧着脸连声“哎呦”,被烫得眼泪汪汪。
在场的几个人又是好笑又是摇头,刘云赶忙倒一杯温水递过来,让小桐“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
刘奶奶吃了一个包子,好吃到让她停不下来,她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多吃的包子。
刘云和王晓晓最后开吃,感觉确实不错,很好吃,味道很正宗。
很快一屉包子就吃完了,把火上的两屉也端上桌,吃得一个不剩,几个人吃得肚儿圆。
见灌汤包这么受欢迎,王晓晓这才说出自己的打算,“刘奶奶,我打算上街卖包子,您觉得这个想法如何?可行不可行?”
王晓晓知道这汤包上街售卖,肯定会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她还是要问问刘奶奶,毕竟她是本地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知道本地的风土人情和小吃文化。
刘奶奶心中高兴,脸上笑容灿烂,赞不绝口“这么好吃的包子,我还是第一次吃。肯定有人买,而且争抢着买。丫头,你厨艺这么好,做包子卖,比什么都强。要不一步到位,写过铺面,专门做包子生意。
不是我夸你,比起其他那些早餐店做出来的包子,你这包子甩他们几条街,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丫头,如果需要人手的话,只要你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我来帮忙打杂,也不用花钱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