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小夏原本挺难过的,被他一说,心情豁然开朗,“你倒是会安慰人。”
“就算是父子,母女,兄弟,也会有矛盾,小冬年纪小,难免有些想不开。”
时小夏心里也不郁结了。
轻快的卷起袖子,笑问道:“好了,干活去。”
刚起身,便被温少轩拉了下来。
“大冬日的,光着个手臂,也不怕冻着。”温少轩说着,帮她把袖子放了下去。
“小夏姐,有客人来了,指名要找你呢。”杨十六进来,肩膀上搭了一块擦桌子的布。
时小夏理了理衣裳,和温少轩一起出去了。
一出门,时小夏便看见门口站着的三人,是经常来她店里吃饭的老顾客了。
“时老板,我们这盼星星盼月亮的,总算盼到你们醉江月开门了,这怎么还不开业呢?”
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位女子,看样子,是自己家里头的媳妇。
时小夏记得他,经常带着朋友过来吃,“连老板,这不第一天,先把东西收拾收拾,再说,今个儿也没买多少菜,所以明天才能营业。”
开门做生意的,最高兴的事就是被顾客惦记着了。
“那好,那给我留一个位置,明儿个,我们早些时候来。”
“好嘞,楼上如今已经隔开了,我就给你们留一个楼上靠窗的位置。”
连老板连连点头。
两人正欲离开,时小夏却看见连老板媳妇手中提着篮子里的虾子。
冬天可没几个地方卖这东西的。
她正好需要。
“夫人,你这虾子从哪里买的?”
那夫人笑了笑,“方才,有个说出渔村来的老人,挑了一担子这样的虾子,我家里孩子爱吃,我就买了一些,这不,还是新鲜的呢,就在前面,拐个弯就到了。”
果然,篮子里的虾子活蹦乱跳的,颜色都是极好的。
这样的虾子最好吃了。
时小夏提了篮子,和温少轩一起去买虾子了。
镇子上的早市,带了几分过年的气息,人来人往的。
有雪落下来,地面还是湿的,空气很是凉爽。
“篮子。”温少轩接过篮子,“好好藏着手,这天可冷了。”
时小夏笑了笑,把手缩着。
“卖枣糕的,又香又甜的枣糕,三文钱一块。”
路面有叫卖的老大爷,他面前的枣糕冒着热腾腾的气息,香气传了老远。
枣糕是用大米和玉米碾成的粉做的,上面放着好些大枣,故而价格要贵一点。这些东西,富贵人家买的多,穷人哪里吃的起。
这冬日的大枣,最是香甜。
“老板,给我来两块。”时小夏递过去六文钱。
老大爷看了两人一眼,笑眯眯道:“你们是小两口可真恩爱,像我儿子媳妇,小两口的枣糕切两份做什么,大爷给你们切一大块,两人捧着吃,感情甜甜美美。”
这番话说到温少轩心坎里去了。
“大爷,你觉得是我们恩爱,还是你儿媳媳妇恩爱?”
“都恩爱,都恩爱。”老大爷笑的慈祥。
这年头,要找两个这么恩爱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老大爷大大的切了一块枣糕,转身抓了一把枣子塞给时小夏,“今个儿,我儿媳妇怀了孙子了,也给你们小两口沾沾喜气,早点生个大胖小子。”
“我们不是……”
“谢谢大爷,也祝大爷生意兴隆。”温少轩接过枣糕,揽着时小夏过去。
“小夏,尝尝这枣。”
时小夏还没说话,便被他喂了一嘴的大枣,时小夏咬了几口,还挺甜的,“你尝尝,这枣还挺好吃的。”
“自然,早生贵子,当然甜了。”温少轩调侃道。
时小夏才反应过来大爷给她们抓了几个枣的意思。
瞪了温少一眼,“胡说什么。”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总算找到了卖虾子的老人。
那老人看起来有六十多岁了,一身灰黑色的衣裳磨的发白透亮,头上戴了一顶帽子,用来遮寒气的。
不过那帽子顶上破了一个洞。
老人脚上穿了一双布鞋,鞋底已经很旧了。
这会子有些风,他就站在风口,一双手缩在袖子里,反复跺着小脚,看的出来,老人很冷。
老人等了半天,也没买出去多少,看见时小夏和温少轩,问道:“公子,夫人,这虾子两文钱一斤,你们要不要买来尝尝看,都是新鲜的,昨晚半夜,才抓的,今早就拉来卖了。”
村子里有河的地方一般都有虾子,这东西并不算贵,甚至,大部分的时候,买不出去。
村子里哪里没有河沟沟,要是真馋了,花点功夫去抓虾子。
不过很多人家,一般都只抓鱼,小虾子不好抓,也耽误功夫。
时小夏蹲小夏身看了看,虾子还是活蹦乱跳的。
老人用手搅了搅,“夫人看看,我这虾都是好的,这里剩下还有十斤的样子,你要不要来一些?”
他还等着卖虾子的钱买点米回去呢。
对于时小夏来说,虾子两文钱一斤真是很便宜了。
这些鲜货味道鲜美,可以做的东西很多。
“老人家,这十斤我都要了,麻烦你帮我送过去前面的醉江月。”
那老人一愣,没想到她竟然全部都要。
他今天可是做好了准备,要卖一整天的虾子。
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