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前三甲(2 / 2)

“嗯???意思就是说,举人的话,不用进京赶考,都要风餐露宿的咯?”

宋清音一下子来了兴致,难不成自己看的电视剧,是骗人的?那里面的书生,一个个都在惨兮兮的。

“自然是不用的,除非运气不好,天黑之前,无法进城,附近也没有住宿的地方,何况朝廷对举子还是不错的,不少地方,都有供贫穷的举子,进京赶考时住宿的地方。”

一个书生,能中秀才,中举人,那需要漫长的考试,都是朝廷和圣上重视的人才,怎么可能让他们露宿街头,风吹雨打的,何况书生的身体,也受不住啊。

“那像杜大哥和梅大哥,这种状元,是一开始就选好的,还是让皇上决定啊?”

自己看的电视剧,总是不统一的样子,有的是直接就中了,有的要皇上裁夺,还有的是当场封,自己又不是文科生,对历史的了解,实在是知之甚少。

“我朝的律例是,进士分成三榜,一榜十人,阅卷官评出前五,不定顺序,全部交予皇上,让皇上过目,确定前五就是他们,然后在朝堂上,与众位官员,当场出题论道,再根据表现评出前三。”

咦?这好像挺公平的,毕竟不是根据一人的喜好,确定前三甲,这很明显,还得得到大部分官员的承认才行。

“哦,如此啊,那每年科考的举子,有多少人,能够中进士的,又有多少人?多少年科考一次?”

一时间,宋清音也顾不上路上的辛苦,而是开始好奇了起来,其实是实在无聊,要是平日里,她宁愿去搞配方,都懒得管这种事,这不无聊吗?

“每三年一次乡试,三年一会试,三年一殿试,这样子要是运气好的,三年就可以中进士了。”

运气好,宋清音想了想,这哪怕是梅大哥跟杜大哥,都没有这么快的吧?三年内,能中举就很好了吧,要不然为什么有范进中举发疯这种事。

“有人三年直接中进士吗?别说中状元了,那太难了吧?”

顾九城点了点头,确实很少有如此天赋卓绝的人,三年中进士,那可以说是天才了。

“本朝历史,还未遇见过如此人才,之前曾听闻,杜维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中了乡试第一之后,隔了一轮,才参加会试。”

这时,在外面骑马的小陆子,终于还是忍不住插了句嘴,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插话的。

“顾公子倒是没错了,杜大人是很早就想参加乡试,被拦了下来,又读了三年,才参加科考,中了乡试第一后,又等了一轮,才参加会试。”

这话说的意思,不就是说,如果杜维一开始就参加科考,就是能够成为三年中举的人吗,为什么没有?宋清音掀开车帘,一脸兴奋的问。

“这是为什么?有如此厉害的状元,不好吗?谁拦着他啊?还有梅大哥呢?”

见她兴致勃勃,小陆子就继续跟她八卦起来,这两人的传奇故事。

“其实在奴看来,不是本朝没有如此厉害的人,而是由于,这些那些的原因,就拿杜大人和梅大人举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