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怕她太好了,遭人惦记(1 / 2)

沈庭蔚放下手中的筷子,起身向杨荣礼施了一礼,这才缓缓开口道:“根据以往的记载,干旱一般发生在六到八月,再过两日便到进入到九月份了。

学生想让灾民都回原住村,让他们每隔两日委派一名里长和两名协助村民来领粮回去分发。”

霍怀赞同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府内的衙役也轻松一些,天气越来越凉了,那些灾民许多连床盖被都没有,再这样风餐露宿下去,只怕生病的人会越来越多。”

杨荣礼抚了抚他的小短须,“每个村发多少?会不会有人领了粮回去,有关系的人多发,没关系的人少发?这种形势要持续多久,朝庭是否有这么多银两支持?”

杨荣礼在京中见过官场黑暗,从上面拔下来的银子经过层层剥削,最终流入到百姓手中的少之又少。

自己的学生虽然有满腔热血,但却不知这人性险恶,考虑不周全,怕是会白忙一场,还落不下好。

这点杨荣礼怕是想多了,人性的险恶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也隐藏得极好。

“每家每户按户藉人口登记发放,”说完又看了一眼今日上午忙碌了一上午的学子,“若是村中有会写字算数的人,就让村中出人,若是没有,还得劳烦诸位同修。

登记好后,交由官府核算发每次需要发放的粮食,来领粮的除了固定的里长,还有两名协助村民,而协助村民采用每户轮流制,这样可以避免先生说的有人想走关系,多发少发的问题。

而且由官府随机抽查协助村民,询问村里粮食发放问题。”

杨荣礼微微点头,“另外两个问题呢?”

“正因为我考虑到持续问题,才会让村民回村,除了发放米粮,还应发些秋冬作务的种子,让他们有饭吃时可以开始下地劳作,昨日以下过一场小雨,随着天气转冷,雨水会越来越多的。

等雨下够,种子下地,他们也就有盼头了。

不似在这里每日唯一的盼头就是等在队伍里领一碗粥或是一小把面,其它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在这期间官府的的支持起码需要一个月的米粮。

至于朝庭能有多少银两支持,我也不确定,但听霍大人说有一批粮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会运到。”

他说的是霍怀让霍锦准备的那批粮。

“不错,考虑得面面俱到,真不愧是咱们江州府的解元。”刘父率先起身夸奖道。

将来入仕为官,那必定是官运亨通,面子功夫,真本领,气迫和胆量一应俱全,霍大人会走,但这沈公子可是石平县人。

而此刻其他一起同来的学子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只在书上学过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样的宏途大愿,但却从考虑过过如何去实践。

瞬间为之前的那些私心想法感到惭愧。

杨荣礼缓缓起身,走到沈庭蔚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嘴里念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