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材料到手了还是先开干吧。
为了这点咖啡,凤清歌新买了一个石臼。
之前小楼本就有的那个不知道有没有捣过大蒜之类的东西,凤清歌总觉得那里边多少得带点蒜味或者辣椒味。
做菜和做甜品可绝对是两回事儿,这种壁垒在凤清歌这种现代人眼里绝对打不破,所以只能新选一个,买的号稍微小了些,就是为了方便上手。
把咖啡豆简单清洗了一下,因为买的是生豆,所以要从最基础的烘焙开始,这地方想找个烤箱,那肯定是费劲了,所以凤清歌也没考虑,干脆就直接扔进大锅里开炒。
然而事实证明,有些瓷器活还真就得那个金刚钻来。
大锅虽然导热快,而且操作起来非常豪放,但火候上不好控制,尤其是像她这种,做饭是新手又不会用农村大灶的人。
平时熬点糖什么的大火**,到最后需要收汁的时候也就基本灶里没什么柴火了,很好弄。
可像咖啡豆这种东西就需要更精确的火候控制,所以第一次毫无意外的,华丽丽失败了,直接炒出了一碗黑豆。
根本不用研磨,用手轻轻一捏就粉碎了,那质感可以说是相当感人了。
于是第二次,凤清歌学聪明了,直接弄了个用来煮茶的。小炉子里面烧枣核碳的那种,大晚上的也没地儿去买枣核碳,干脆就抠了点木炭下来煮,问题也不大,只是烟有点多。
毕竟是要搅拌的,不能放到茶壶里边煮,拿了个小盘放在那小灶上,也勉强能架得住,又拿了筷子细细拨动。
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破声,接着就是咖啡豆的银皮到处飞。
很快就闻到了咖啡豆的醇香,没有专业学过怎么煮咖啡,自然也不知道到什么程度算行,反正觉得能闻到香味儿就可以了。
眼见着原本有些青绿色的豆子,逐渐变得很像前世见过的卡其色,赶紧停手,把所有的咖啡豆都倒到石臼里边开始研磨。
干脆就就着小炉灶的火,把一个小盆放在上头烧水,等墨景玄把东西都研磨好了,凤清歌手里的小棉布袋也缝制完成,咖啡豆碎屑倒进袋子里,然后丢进壶里去煮。
很快,原本清亮的水就变成了半透明的棕色,看着倒是挺像那么回事儿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表面有许多浮沫,而且也没有前世那种咖啡清透的感觉,也许是自己的技术还不行,或者是烘焙时间不到位。
煮开后又滚了一会儿才把火关掉,进行下一步。
凤清歌也想好了,反正无论是奶还是咖啡豆,量都不大,这玩意儿估计卖的不能太便宜,干脆不打算用大锅来做尝试,一律都从这个小炉子儿开始。
重新填了碳,又放了过滤好的糖浆水开始熬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