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同规矩,因地制宜(2 / 2)

但当时的南国也是部落管理制度,导致所有的一切决策都来自于最上面统治的那个人。

当时的君主头脑一热,就直接率领大军**,一路喊打喊杀,烧杀掠夺,几乎灭了铃兰国的大半。

偏偏就是因为这样,在大军完全深入铃兰版图的时候,铃兰西部迟迟不见踪影的大军,已经悄然绕后去袭击了南国的本土。

虽说相比之下是个大国,但毕竟板块有限,人口也有限,一旦占领了新的地方,自然就需要派兵驻守,加上战争也有损耗,南国自己的大本营是处于虚空状态。

很容易就被打的人仰马翻,这时铃兰乘胜追击,顺着南国一路攻打铃兰的方向,重新从后面包抄回来。

把南国打的措手不及,腹背受敌,最后只能摇旗投降,选择了退回自己的地方休养生息。

这一次大战,两国都是损伤巨大,可以说元气大伤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也就因此和平了许久。

但因为这场战争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自然就有不少人对于这事儿都铭记于心,也是因此,后来两国几次协商,才达成了友好相处的共识。

铃兰虽然比南国还小,但却胜在君主头脑够用,吸取了南国的教训,学了泱泱大国的管理制度,也学会了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根据自己的状况改变策略。

这才有了眼下,铃兰虽然贸易强盛,却没有人敢来犯的局面,可以说作为一个小国的君主,头脑是相当好用了。

能把如此弹丸之地管理的这般井井有条,此人绝非一般人,是对得起那个位置的高度。

“正是那场,损失惨重的同时,也让我们两国学会了和平共处,学会了该如何治理国家,这一切还要多亏大夏当时出手相救。”

因为时隔太多年,墨景玄也并不知那一场战争的细节,只是在历史上有所记录,他才能在史官的记录下看到发生了什么。

那时候大夏适时出手,制止了这场大战的继续,否则铃兰和南国当时必然是一死一生的。

大夏慷慨解囊,为两个国家都出了力,也劝和了两个国家,甚至还教了他们该如何治理和兴起农田种植。

所以铃兰这些年才得以缓了口气,慢慢复苏过来,让百姓不再遭受苦楚。

就算是寒冬腊月之际,也不至于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基本摆脱了游牧民族的惨痛。

“外界都传言南国与铃兰交好,是友谊之邦,看来有些事情也不尽然可信。”

墨景玄微微一笑,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但语调明显带了些许嘲讽。

在某个角度上,很多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的,有很多东西都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衡量。

但道义这种事情总归是在的,在两国最难的时候大夏慷慨伸出援手,可偏偏距离更近的南国贪婪成性,不愿意就此服输,还要屡屡来犯,看来有些事情是不能再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