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九夜里,罪眷薛氏于所三川城外驿站遭人刺入喉头而死,刀口极窄,一刀致命。下手之快,显然与薛氏有深仇大恨,以至于她可能都没能发出惊呼声。
两日后,大理寺评事宋银搜查到四镇白水城有一户人家,家主乃是姓沈的,其祖父曾是昔日沈国公。案发当日邻居街坊曾看到此户中子弟沈诚尾随薛氏,现沈诚不知下落。
三日后,沈诚于四镇保定府被捕,身藏一把鱼肠尖刀。后押送回大理寺,经检验此刀乃是凶器无误。铁证如山之下,沈诚已知道自己杀人的罪名是逃不掉了。
未及审讯,便承认了杀害薛氏之事实及经过。言说乃是因薛氏红杏出墙发生争执,后争执不下愤而挥刀刺死了薛氏。
沈诚最后以大晋律判以秋后待斩,押入了大理寺狱。对一个能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杀死两遍的人,这刑判得实在不能算重。
只是,锦初未尝知晓此案。
薛氏尸体因无人来领,便被老刀自己给焚了。陆离命杨金拟好卷宗,至此,这一桩驿站杀妻案算是尘埃落定。
如此顺风顺水得破了此案,可陆离半分也不愿谈及此案。杨金怎么说也是活到了这把年纪,如何看不出陆离的心事。其他也是过来人,除了叹息,再无旁言。
而大理寺卿依旧是寅时抄起卷宗,辰时洗把脸继续,除了公务就是公务。
吐蕃使者已至,朝廷各部各寺直至中夜都点着灯火,繁忙也无一例外。
太常寺安排签订和约大典,拟议和书,两国合谈的文书条款最是繁冗,事关国策不可怠慢。最为奔忙的除了太常寺之外,原本各司其职的其他八寺也未闲着。其中还数卫尉寺、太仆寺、鸿胪寺为最,吐蕃与大晋议和,但边境军队部署防卫一日不可松懈;虽调回了河东大军,将领缺乏须重新任免;随行兵卫与军资不可不提前调拨……大理寺原就掌刑狱案件审理,又因天后命陆离入阁,将一部分政务交给陆离查核百事纲常,几乎是人人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这一日,陆离正拿起一早新送来的案宗垂眸思量,猛然听得门外有人呼道,“不好了,那边着火了!”
众人一惊,纷纷抬头,只见三川城东北方向,火光冲天,愈来愈旺,映红了大半边夜空。
不多时,传来火警的惊锣之声,想是城中禁卫军已得知火讯,赶去灭火。
陆离推开门看了片刻,在心中揣度了一下,面色一变,“不好,是使臣馆!”
与吐蕃议和已到了签订和约大典这最后一步,若真是使臣馆失火,吐蕃使臣遇险……吐蕃兴师问罪,局势便会非常不妙。若两国再起战火,朝中势必再会有大乱!
他抢身而出,跃上骏马,向火场方向疾驰而去。杨金也注意到了火光,见陆离策马而去,忙带着数十名侍卫急急追了上去。
使臣馆位于三川内城的东北角,与皇城只隔开一条卫城大街,大小房屋数十座,华丽巍峨,雕饰精美,多年来用于款待来朝的各国使臣和贵宾。
陆离策马赶到使臣馆前,只见整个使臣馆都溶在一片火海当中。各处烈火熊熊,火光冲天。火头如潮水般由使臣馆的东面向西面延伸,烈焰滚滚,烟炎张天。
冲天火光逼得人不敢靠近,曈曈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但禁卫军指挥使陆昭仍在指挥手下泼水救火。在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之后,不少民众也纷纷赶来。
无奈火势太大,房梁“沙沙”地爆着火星,如蛇吐信,楼台‘噼啪’倒塌震天而响,盖过人声鼎沸。一缸一缸水泼过去,根本无济于事。不多时,烈火俨然已将整个使臣馆吞没。
陆昭转头间见陆离领兵来援,蹙了眉头,不情不愿得过来一揖道,“陆大人。”
陆离抬眼,四处大火,纷乱人群,房屋倒塌,残垣断壁。
看向俊面花黑的陆昭,淡淡道,“里面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