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似箭(下)(2 / 2)

再嫁大理寺卿 加减分 1223 字 2个月前

但薛守成纵然胆大妄为,却不必要也不足以谋划失盗一案。河东失盗并非一桩贪墨案这么简单,牵丝扳藤太多,反而更像是一个局,精心设计的迷局。

比起薛守成贪墨、以及经营黑市更重要的是,从三川流入河东、以及河东民间私敛的万万两白银最终去了哪儿。

杨金紧蹙眉头,“是,这一点属下也考虑过。郭备在拷问中隐隐提到说,薛守成在三川有靠山,那人非但能保住薛守成,还能调动金吾卫,伪造叶长清贪墨税粮的实证。”

陆离“嗯”了一声算是默认了,抬目看向杨金,“能买通一郡之首、又能买调动军队的人,官职一定不小。郭备说的必然不简单,桩桩件件你都要细查。”

“大人明达高智,属下私以为,这案子虽大,也许就是个幌子。”杨金答道,“说出来真是吓死人了,那人随随便便做做手脚,就杀了吴清栽赃给了叶家,如果一切顺利,说不定还要将太府寺拆了送给人家当生辰礼!”

陆离沉思片刻,“我也觉得是幌子。”

杨金这话虽粗,却实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这就是陆离的过人之处了,若寻常人问案,定会要求杨金循着郭备这条线索往下查,他与吴清的交易究竟如何?两人可有龃龉?他可有害死栾江的动机?他是否与薛守成合谋杀害栾江?

眼下是谁做的供状上已可有数,大理寺只需将那郡恶贯满盈之人依法惩处了便是。但草草处置一大帮子无关紧要的人,为河东案提上一笔看似圆满实则囫囵的“终”,却不是大理寺追查案件之法,更不是陆离解决问题之道。

故而陆离审到此处,忽然命杨金将矛头一转,开始厘清河东案里更深的内情,以及知情人之间的关系纠葛,其原因有二。

其一,倘若吴清之死当真与党争有关,这便是天子之家事,不该由他大理寺过问。他既接了密旨,便该梳理证据秉明天后,全由天后处置。

其二,栾江官职卑微,他的死其实微不足道,可这里头若事关边关战事,大理寺统理天下案件,便该由他大理寺彻彻底底将前因弄清楚。至于后果如何,天后已明示过,是故一切还须等天后定夺。

那么由此往细处想,倘若河东案是一个局,倘若薛守成、乃至司马弘真的是被操纵的,那么这个布局人,他有办法杀掉吴清嫁祸叶长清,有办法在河东军备中将栾江调至前线,那么他一定是这重重宫闱中的上位者,与皇权息息相关。

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倘若这布局之人是诸位皇子之一,那么河东案里头错综复杂的迷局就会变得一目了然起来。

陆离沉默而有所悟地看着眼前如灯影般稍纵即逝的案情,忽觉这雪夜中的官道仿如一艘沉入深海的大舶,海潮搅帆,漩涡深卷,而他却带着众人疾驰前行。只是不知,届时上岸之时,真相犹可洞察,真凶可否深究?

陆离的目光从杨金身上收回来,他深思片刻,吩咐道,“回去的路走得快些,一定赶在十一月十二回三川。”

杨金疑惑得开口,“此回三川,沿路气候将愈发冷寒酷烈,更会遭遇风雪,公子赶回三川是还有要务?”

陆离点了一下头,颔首道,“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回去三川路途迢迢,证人必须于十一月之前到达,否则一入寒冬,大雪封路,难保会被堵在半途。

再不快些赶回去,和锦初在一起的时光,便会如幼时在国子监一样,变得如梦一样,不可触摸。

杨金道,“好,那属下这就传令下去。”说着便嘱车夫重新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