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带来的一些改变(2 / 2)

=========

无双接到胤礽病危的消息是雍正三年的事情。

其时胤礽已经被四爷封了个理亲王,仍居咸安宫内幽禁。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有人会傻到把他放出去。每个月他那里的银子都是无双使人拨出去。她虽然没有亲自去看过,对他那里的事情倒是清楚得很。

因而,咸安宫中哪个侍妾不幸病亡,哪个孩子没能长大……一点一滴她全都知道。

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算是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完整地见证了他的下半生。

而她也知道……这件事大概是四爷默许的。

他并没有在登基后立刻送他的二哥到泉下陪伴他的父亲,然而某种意义上其实他本来就不必做什么。他上位之后,正常情况来说曾有可能继位的胤礽就是他的眼中钉。

他不必说一个字做一件事,自然会有揣摩上意的人为了讨好他而去做很多事情。

对待那人,其实他们手上已不需要再染血。

前后身份的落差,数次制造麻烦后的失败与挫折感,某些一直未能得到解答的问题,加上他自己早已不容乐观的精神状况,都足以让他长久地活在被折磨的深渊里。相比折磨某个已经活在阴影里的人,他们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直到那天下午有人来报告她,理亲王是真的快死了。

后宫里的事情一向是无双一个人加上手下的女官一块儿管的,反正后宫只有康熙留下的太妃太后们,还有她和她的娃们,都是自己人,倒也没有什么需要一碗水端平之类的事情。因而这事大家也就按例报给皇后娘娘,反正以皇上对皇后娘娘的感情,就算有天皇后突然觉得皇宫太大了不如削减一半面积,皇上估计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而且皇后每次解决问题的时候拿出来的方案真的很成熟,大家一路看完就可以基本评估出可行性,所以最开始觉得皇上只是单纯宠老婆的人后来也就收声了。

许多大臣在过了几年后回过味儿来心想,皇帝是不是其实没他们想的那么无情?是不是其实他是很宠爱皇后的,只是做给大家看看?用一种极端行为来堵他们给出其他建议的可能性?

但怡亲王说,不是哦,皇上是真的把钮祜禄·凌柱砍了,他监的刑。

勤郡王——没两年就升勤亲王了——也说,怎么可能,他家王妃偶尔去看皇后,她都在宫里处理宫务到半夜,整个人瘦得不行。

张廷玉说,你们满人的事我不是很关心,反正我一个不在旗的汉人,也不可能娶我家姑娘。不过这位现在已经是独宠了,又是满人,还是皇后,你们真的要送个女人进去跟她斗?

鄂尔泰比较直接,他说你们是没别的事儿关心了吗净盯着皇帝后宫?有病?

年羹尧冷笑说,你们也想死个爹?

诸大臣:倒也不是。

因是,皇宫里还真就维持了无双一人独大。

甚至连四爷回来了也是她独大。因为别人听四爷的,四爷听她的。

就是这么蛮不讲理。

听到胤礽出事的消息的时候,无双沉默了片刻,抓来高无庸:“你去和皇上说声,我先去看一眼。”

怎么说封号上也是个亲王。都到了这时候面子还是做足点的好,她不想四爷被人诟病说对兄弟无情无义。反正他就在养心殿,想过来的话也就是前后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