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丧期以后,皇帝就把皇贵妃给扶成了皇后。
大家没什么想法。不然万一把这女的给逼死了,皇帝要另外找个姑娘,那大家就麻烦了。于是敲锣打鼓迎接新皇后上任,并且希望她比康熙的皇后们活得久些。
皇帝与臣子们在前朝忙,皇后也在后宫忙。
大家很快发现皇后她很有想法,她教宫女太监读书认字。
不但读书认字,还教算术和一些别的,总之很古怪的东西。还定期把全宫里所有使唤人都拉到一起举办一些比赛——皇后把这个叫“团建”——表现好的人,她还自掏腰包发钱。
她修改了小选制度,规定宫女服役五年便可出宫,也就是十二岁入宫,十七岁出宫,并且扩大了宫女的选拔范围。从原本的内务府世家扩展到全京所有有女孩子的家庭,尤其是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小商贾家或者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也可以,但前提是绝对不能裹脚。连带大挑选秀女也是一样,裹脚的绝对不能入选。
有了这个要求,京畿一带便逐渐有了放足的风气。向来满女不缠足,汉女不管贵贱倒是缠足的多,逐渐的,这放足的风气便从京郊传了出去。
而这些姑娘到了年纪的时候如果不想出宫去被家人敲骨吸髓,也可以留下来做女官,为前朝那边进行一些文书整理工作。这是最初的版本,不过很快就有聪明伶俐的姑娘能发现一些文书中的纰漏之类,能去参与难度更高的工作,这却是后话了。
也有许多出了宫的姑娘并不像大家传统想法中一样出去就嫁人,而是成立了学馆招收学生,教授在宫中学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
刚开始大家觉得这有啥用啊莫名其妙的,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那都不是读书人该干的,不走正道啊这是。
结果皇帝那边反手改革了科举制度,专门设立了这几个术科,就像特长生一样,特别懂这些的可以被破格录取。
这可是冷门新专业,一时间大家都对学馆趋之若鹜。
但皇后这个人非常坏,大挑选秀女是皇后主持的,她居然事先放出风来要考这些。
天啊,大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还要绣花写诗已经很难了,为什么还要搞这个啊?
可大家也没什么办法……大阿哥弘星眼看着十七岁了到了娶妻的年纪了,现在要挑的就是他的福晋。听说这几个阿哥对这些学术懂!很懂!非常懂!那你如果想当大福晋,总不能让自己和老公没一点儿共同语言吧?或者万一你和你老公确实有点儿共同语言,可人家和后边纳的小妾更有共同语言呢?
皇后那身边的丫头,听说个个都是学神级别的存在,从小教好的,万一她把这些姑娘赏给阿哥做贵妾,你能怎么办?
没办法,学,都学!卷起来吧!
是以,在无双与四爷拼命的制造需求下,京里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
这是无双乐见其成的。
她掌握的东西并不多,但把它们教给普通人,普通人会自己在她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多的东西。
四爷说得对,她不需要事必躬亲,个人的力量与智慧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可以给文明以岁月。
穿越女能做的,不应该只是开个火锅店、做个肥皂水泥玻璃镜之类的卖钱,重要的是用新的思潮改变旧的风气,此之谓“启智”。
哪怕有很多东西她现在做不出来,但是原理已经教给大家了,思路已经被打开了,那么总有一天他们能做得更好的,能走在所有人之前。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曾经被康熙与胤礽浪费的时间,最后一定都会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