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哥为你说从前(1 / 2)

谢婉君嫁给年遐龄的时候,其实家境算不得差,只是商人家里只有她一个老来得的女儿,没有别的孩子,总让人感觉有点儿入赘的意思。

而且谢家那成分吧,不算特别好,钱都是谢婉君父亲做小本生意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家里穷惯了,也没有特别在乎教育,也没有送谢婉君去读书的意思。反正都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学点针线活也就罢了。

等婉君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乡里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读书人,是年家的孩子。

年家出身也不好,年遐龄父年仲隆原来是别人家的家奴,地位比商贾还低。哪怕是后来读书出仕了脱了奴籍,一样是叫人看不起,年遐龄娶妻便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偏生他要读书,他父亲又混得不能算特别好,他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缺钱。一来二去,供给遇上需求,年仲隆便为儿子向谢家求娶。

谢家也知道年仲隆是出身不好,等到年遐龄这一代就算是干净了,不太可能入赘。但谢婉君要想嫁比年遐龄更好的,料来也不能够。

出身差点就差点吧,关键是女儿要过得好啊。

便对年遐龄道,若谢婉君能生出儿子,年遐龄不可纳妾。

年家应下了。

年仲隆在时,年遐龄尚能善待妻子,但他心里,大抵是不平的。

毕竟他与父亲都是读书出身,在家里与妻子其实没什么共同语言。能说什么呢?说了她也听不懂。

只是年少夫妻,大概到底有过两分情意。虽然不多,还是生下年希尧,并且确实也很久没有纳妾。

年希尧说他幼时,家境算不得好,谢家贴补女儿的钱,最后都拿来治年希尧祖母的病了——白白费了许多钱,也没能治好。

年希尧也没能从小上学,他小时候是跟着父亲读书,拿着三字经摇头晃脑的背。

他记得他背的时候,母亲偶尔会在旁边偷听,一边听一边笑,学着也背两句,但是父亲的表情,却并不似欣赏,反而有些尴尬与烦厌,后来母亲就不那样了。

年希尧想,母亲在操持家务的时候,父亲的表情还要好看些。

只是那时候他小,还不明白这是因为什么。

等年遐龄入仕,家里应酬多了,谢氏越发上不得台面起来。而谢婉君的父母,在把女儿成功地嫁给一个他们觉得是好归宿的男人以后,没过几年就双双过世。财产是留给了谢婉君,但那些钱也没有再增殖的本事了。

且这些小商贾留下的钱,对于官运亨通的年遐龄而言,也不再算得上什么。他进了京当京官,还认识了非常欣赏他的贵人——这贵人应当就是纳兰明珠——天天地在外边与人高谈阔论不着家。

而那时候谢氏跟着年遐龄刚刚到京里。她一口南方方言,听不懂北京话,和那些官太太也处不太来,水土不服,还要带着大儿子。

丈夫需要搞好职场关系,那段时间没有给过她半点支持。

那时候年希尧也才几岁,他印象中,那是母亲最早痛苦的开始。

到京城没多久,谢氏就查出来怀孕。

怀孕是要养胎,可年遐龄在官场上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他谈吐风流,长相又出众,单看脸别人都愿意多听他说两句。

而他还跟纳兰容若相识,借容若的关系巴结上了他父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