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飞雪漫天,御书房里面却温暖如春,烧的暖洋洋的地龙将热量传递到屋里,驱散寒气,王公和窦尚书身上的雪花也在进去里面之后,慢慢消散。
圣人端坐在龙椅上,见二人进门,连忙高兴地招呼道:“爱卿快来瞧瞧,边关大捷啊!天威军、天成军、神威军三军联手设局,于若水河大败突厥,歼灭敌军五万余众,连仆固族的老巢都剿了!”
说着,他将手中的折子递给齐公公,齐公公恭敬地接过,送到窦尚书的手中。
按理说这件事应该是最先通知兵部尚书的,奈何兵部尚书戴罪之身,圣人懒的见他,又想找人分享他的喜悦,便将窦尚书和王公招了进来。
窦尚书乃是刑部尚书,又有要务在身,此次边关大捷,也有他带头破获兵器一案的功劳,圣人对他尤为看重。
齐公公察言观色,才将折子先给了他。
窦尚书一目三行,快速扫完折子的内容,大喜过望,“好,好,不愧我大兴的儿郎,都是好样的!圣人,臣想僭越一下,替三军请个功!”
王公接过折子,看完也大笑道:“好啊,此乃我大兴之喜。”
圣人笑道:“该赏!传旨,着户部调派粮草辎重,派钦差前去边关问候,犒赏三军!”
现在前方战事吃紧,只能先送些吃食物资,待战事消停下来,则要论功行赏。
窦尚书和王公纷纷弯腰曲背,喝道:“谢圣人隆恩。”
圣人摆摆手,“这也有你们的功劳,窦爱卿当机立断,及时予以前方帮助,才叫此次计划得以实施,爱卿功不可没。”
圣人说的是当时王令传回消息,请窦尚书调派人手,将残次兵器替换成完好兵器之事,早在崔叙等人领命离开长安的时候,这件事已经着手安排了,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此事都是在秘密进行的。
王令传信回来的时候,兵部尚书已经被吓到在家中称病了,大权落在两个侍郎的手中,圣人不愿再生事端,便将此事交由窦尚书暂管,窦尚书正愁怎么将兵器运到军中呢,还没想好,王令就已经给他递上了枕头。
窦尚书连忙叉手道:“圣人过誉了,此次大捷乃是圣人识人为贤,以及我大兴将士勇猛杀敌的功劳。”
“好了好了。”圣人摆摆手,“谁功谁过,朕心里有数。”他是一个赏罚分明的好皇帝,尽管有的时候随性了些,但在大局上从未含糊。
盖是因为当年先帝晚年的时候刚愎自用、疑神疑鬼,导致朝堂上勾心斗角,官官相争,最终差点儿葬送了大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伟业。
圣人登基后,用人为贤,广纳谏言,将御史台抬了上来,上可对皇族劝谏,下可监察百官,自己更是每日三省自身,为大兴的朝堂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也因此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