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凌楉(一)(1 / 2)

乌衣巷 十七殿 1768 字 2个月前

很多年以后,闻玄还是会时常想起杨衍今日的这几句话。

就是这几句话,让他认定杨衍会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明君;也是这几句话,彻底斩断了他与杨衍过去布衣相识中所结下的伯牙子期之谊。

“臣……”

不知道又是一场多久的沉默,当闻玄终于启口欲言时,方迟却忽然冲了进来。

“陛下!”

恍如一场盛大的玩笑,适才还被吊在嗓子眼的心脏轰然落地,杨衍看着躬身而入的方迟,负在背后的手兀然间攥得死紧。

“启禀陛下——”

方迟倒也看出来自己进来的不是时候,但想着才刚得到的消息,却是不报不行,此刻只能硬着头皮打了个千,随即便走过去依在杨衍耳边低声将事情禀了。

闻玄云淡风轻的站在那儿,见此,心头却大体有了些猜测。

还能是为什么,还有什么事能让方大总管慌成这样?

算来算去,也只有自己那位嗽玉郡主有这样的本事了。

果然,杨衍听完方迟的回禀之后,脸色微变,称不上是喜是忧,总归却是很有些古怪意思。

“小妹进宫……”半晌,杨衍满是狐疑的朝闻玄望来,问道:“不是去拜望皇后的吗?”

闻玄一派无知模样,反问:“不是吗?”

杨衍被气得一皱眉,转而怒气颇盛的对方迟吩咐道:“派人盯着,上邪台有什么消息,及时过来回禀。”

方迟道:“老奴已经安排下去了,只是陛下,还有一事……”

自己越不爱听什么他越说什么,杨衍眉头一厉,赫然问道:“还有什么事?”

方迟微微一激灵,却是犹豫半天没有开口。

杨衍只顾着想谢冉反常行止背后的意思了,一时半刻的也没弄明白方迟再给自己使什么颜色,还是闻玄实在忍不住,暗自一笑后,抱拳禀了一句:“大总管禀事恐涉及后宫,外臣不便于此,臣且于外殿候旨。”

他这么一说,杨衍微微一愣,这才反应过来,摆摆手权当准了。

闻玄退将出去,他烦躁的坐回龙椅上,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方迟脑门上冷汗都不知道堆了几层,头低得要多低有多低的,将前事逐一禀道:“陛下,早两个时辰前,襄圣宫的南诏质子误食了有毒的汤饮,贵妃娘娘上报中宫,皇后殿下传了太医令过来,眼下郡主也派身边的青丘姑娘过去,据襄圣宫才报上了来的消息,小质子应当已经无碍了,您……”

他话没说完,偷眼看了眼杨衍的反应,后头的话也不敢说了。

“好,真是好……宫里的事——!两个时辰前的事,他们夫妻才进城便知道了!朕人就在宫里,一个个的都当朕是瞎子聋子!看不见也听不见吗!”

忿然的拍案声响在头顶,方迟双膝一软立时跪了下去,嘴里喊着:“陛下息怒,陛下千万息怒!小心龙体啊!”

杨衍喊过一回,思及闻玄就在殿外,却也得强命自己将这份怒气压下去。阖眸狠狠的吐息了几回,稍稍平静之后,他想了想方迟的话,忽然阴沉着声音问道:“消息不进清明殿,这是谁的意思?”

方迟心头一惊。

杨衍眯着眼看向他,目光中充满了威慑:“是你这个大总管擅自做了朕的主,还是皇后的意思?”

话都问得这么明白了,方迟自然也不敢藏着掖着。

深深扣了一个头,他组织着措辞小心禀道:“陛下恕罪,皇后殿下也是因为知道上将今日回京觐见,恐扰了陛下赐见重臣之心,且小质子经诊治已经稳定下来了,是以这才……”

杨衍一声冷笑打断他的后话,只听龙椅上的人问道:“若不是小妹要徽音殿、满月台前去相见,这消息,你是不是还想一直守着啊?”

“老奴惶恐……”

杨衍心头骂了句惶恐你祖宗。

天知道他用了多大的毅力才稳下了自己的愤怒。

方迟见上头除了喘粗气的声音,倒是许久没传来说话,心里忐忑着也不知是好是坏,正此间,忽听杨衍问了一句:“蒙祯确定无恙?”

他连连禀道:“陛下放心!贵妃娘娘身边的韵筝片刻前刚来回禀,说是太医令与青丘姑娘先后施诊断脉,如今可以确定是无恙了,那二位合作开了方子,稍后只需让小质子多加调养便是。”

如今能说一句有惊无险,对他来说也是值得庆幸的事了。

沉吟片刻,他吩咐道:“传朕旨意,请皇后清明殿见驾。”

闻言,方迟却是有些迟疑:“陛下,这……”

杨衍也不多言,只冷笑一句:“怎么,朕如今是使唤不动你了是吧?”

方迟听了一悚,连忙道:“不不,老奴不敢!这厢便去传旨!”

他哼了一声,拂袖斥道:“快滚!出去把闻玄给朕叫进来!”

“诺!”

方迟挪着步子退出去,不多时,闻玄又复进殿,不经意的看了一眼君王的脸色,心头有了掂量,近前拜了一句:“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