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风波(2 / 2)

乌衣巷 十七殿 1796 字 2个月前

谢冉这时候道:“苏姐姐,这坤德宫我就不去了,毕竟中宫事忙,我即便去了,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长姐,失礼之处,还请您替我跟长姐告个罪罢。反正如今我也不去打扰独孤娘娘了,她也该放心。”

这话听得苏音心里不怎么舒服,忖度片刻,她拳拳道:“郡主,您离京这些日子,殿下是很惦念您的。”

谢冉一笑,点点头:“我知道,早前还同小妹商量,过两日自会寻个时间来探望长姐,只是今天这个时机恐怕不好,不见也罢。”

她话说到这个地步,苏音也不好再说什么,点点头,道:“婢子明白了,皇后殿现在是要……?”

谢冉略一挑眉,道:“外子在清明殿见驾,我有心等他一道出宫回府,此间……便去上邪台小坐片刻。如此……苏姐姐不会再拦我了吧?”

苏音连忙福身道:“婢子不敢。上邪台乃是陛下金口亲赐与郡主殿下宿居之处,郡主便是留宿其中也是理所应当。”

谢冉闻言,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好一句理所应当……我这就过去了,青丘那儿还要姐姐帮忙告知我所在。其余并无别事,姐姐也早些回皇后殿下身边侍奉罢。”

“诺,婢子拜别郡主。”

如此,两人便两个方向走了出去,拐过一条小路后,见四周再无旁人,谢冉隐忍下去的脾气依稀有了复苏的趋势,唤了声:“霓筭入诗,”

身后两个丫头立刻应道:“婢子在!”

她咬了咬牙,吩咐道:“一个去满月台,一个去徽音殿,好好把两殿的主子给我请过来!”

其时,清明殿。

“虎贲府近来上禀,说是西晋边境很不老实啊!”

寒暄之言说了个差不多之后,不知怎么的,杨衍便将话头引到了西晋头上,他一边说,一边有心的看着殿下站着的人,含笑道:“朕原先还很有些发愁,如今你回来,有紫宸府为朕守土开疆,朕尽可安枕无忧了!”

闻玄闻言,抱拳浅笑,道:“为陛下守土开疆,乃是人臣之责,只是这西晋嘛……”

他略微刻意的一作停顿,杨衍的心便跟着一提。

闻玄抬头,笑道:“西晋西晋,位处西境,自然该是征西帐的本份,臣玄不敢僭越。”

杨衍便笑道:“藏锋拜了都督中外,论才干倒是一等一,但真比纵横韬略,如何比得上你?西晋啊,虽是位在西南,与紫宸府并不搭边,但这一残喘小国……”

他说着,站起身来,缓缓朝闻玄走过来,面对面的距离里,不深不浅的道了一句:“在大乂国境内,可是有民心坐基的。”

闻玄倒是一派安之若素。

他不以为意道:“陛下说笑了。前朝大晋都已经亡了三十年了,大乂坐镇江山多年,民心所向,何至于将一残族小国放在眼里?未免也太过抬举了。”

闻言,杨衍挑了挑眉:“哦?上将是这样想的?”

闻玄面不改色,垂眸颔首:“是。”

杨衍沉默了半晌。

他负手在前踱了几圈,忽然停下来,以一种深不见底的姿态与闻玄对视着。

“那……倘若朕使上将出兵收复西晋,若卿旋师归来,则许以大都督之衔、太傅之尊,并赐九锡之荣,闻氏一族自此宠禄光大,经世不绝——如此,卿可愿接旨领兵啊?”

这番话,若是说在北极殿上,可想而知该是何等震动。

远的不说,光武昭公一生极尽尊荣,身后也未曾得过赐九锡之荣,而如今光是这一句话里,一个垂垂小国,便让杨衍许出了这种种荣光。甚至不惜让紫宸府的设立成为一个笑话——甘愿让眼前这人尽掌王朝兵权。

说闻玄心头无有震动是假的。

这沉默似乎很长。

许久,他后退半步,躬身拜道:“故光武昭公臣寒渡,一生征战八方,赫赫功绩于朝,后人无所能及。今陛下虽有厚待之心,然臣玄惶恐,才疏德浅,自问不及昭公万一,上之恩待,决计不敢妄承。”

好一句不敢妄承。

杨衍心头一动,摇摇头,道:“不算妄承。”

他说:“西晋,自先帝朝起,便是我大乂杨家的心头大患,卿若能翻覆除之,非但与王朝安定有不世之功,更让朕有颜于列祖列宗,功绩之盛大……当可比肩昭公。”

闻玄眸光一动。

他又问:“就是不知,闻卿究竟愿不愿为朕执苍旻平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