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苏大妈这一开口,不仅没听到别人的认同,还被人家反将一军:“安子那闺女能和普通人家的一样吗?他这几年挣了多少钱回来了?人家乐意捧在手上,你管得着吗?”
“就是,那闺女福气好,一投胎就投到了姜家,真是会挑!”
……
要不说姜景安那五个红皮鸡蛋起了作用,大家都记着他的好呢,吃人嘴短,也乐意帮他说好话,苏大妈的茬根本没人接,反倒是还被说了一嘴。
“苏婶,你家那闺女也快三十了吧?还不嫁人呢?”
“嗨,人家老苏家还指望安子当女婿呢,是吧?”
苏大妈被这么一顿臊,脸涨的通红,话也聊不下去了。
她原本指望着这些人能跟着一起说一说姜家的不是,没想到适得其反,姜家大孙女被一顿夸还不止,自家闺女还被人说了!这让她脸往哪搁呢?
苏大妈不好意思再说,灰溜溜地走了。
至于她在自己家怎么说他们的姜景安也管不着,毕竟这世上还真没人有那个本事管住别人的思想,她想怎么说就随她去吧。
反正姜景安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这人啊,都是欺软怕硬的,如果姜景安在对待他闺女的态度上不够强势,让别人感觉不到自家人对闺女的重视,那么有村里这些碎嘴婆娘的掺和,这个村里关于他媳妇闺女的闲言碎语可就消停不下去了。
现如今他把态度表露出来了,这些人反而不敢怎么样了。
现下这事解决了,要担心的就是柳知晴做月子的事情了。
要说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时候,坐月子肯定算一个,能不能把身体恢复好,这段日子可是很要紧的。
但是这一待可能就要好几个月了,北京那里的生意可不能光晾着啊!
仔细算来,自他们回老家开始,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虽说姜景安会时不时地打电话过去问状况,但是老板在与不在肯定有区别的。
再者说,店里的货也卖的差不多了,过了年前生意最好的那段日子,接下来就是小半个月的淡季。
所以说店里肯定是要回去一趟的,可是柳知晴这还得坐着月子呢,虽说媳妇一直劝他说不用管自己,但是他还是想能多陪陪媳妇。
于是夫妻俩一商量,这北京啊不去也不行,但肯定要快去快回,姜景安打算这趟去把店里的帐收了,再看看情况,去杭城进一批货,这样一趟算下来起码也得半个月,虽说很舍不得,但是在柳知晴的催促下,姜景安还是上路了。
现在孩子出生,他身上的压力就更大了,得努力为闺女挣家产,最好让闺女一辈子都不愁吃穿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