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饱读诗书,可曾读过《礼记》中有这样一句‘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臣妾孝顺父亲即便以自身供养也是应该的,毕竟体之发肤受之父母啊。所有臣妾不会怨怼父亲,更不敢怨怼他。”
“您很孝顺,也会明理懂事。”皇帝开口长出一口气道。
“臣妾知道皇上是天底下最孝顺的人,是百姓的典范。一家人哪有不磕碰拌嘴的,臣妾在家时没少惹父亲生气的。”说完我淘气的一眨眼笑着。
随后接着道:“何况皇上是为了国家大事与太后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的嫌隙,早晚说开了也就是了。她老人家迟早会知道皇上的良苦用心和深谋远虑的。”
他心情似乎好转了道:“听你的话,似乎你赞成朕的新政。”
“臣妾来自百姓,眼见着万朝统治下黎民被赋税折磨的苦不堪言,义军不断涌现,富人勾结官府为虎作伥,民不聊生。皇上是明君,知道推行仁政势在必行的。臣妾眼见了前朝的暴政带来了什么,如今自然是赞成皇上的新政。何况推行新政是臣妾的父亲提出的……”我的声音渐渐暗淡了,消失在夜色中。
“这话属实!”皇上很久后道:“所以此刻也就只有在你身边朕能稍稍喘息,旁人总是叨唠朕,烦也烦死了。没有一刻清净。”
我轻笑着,他接着道:“朕就想不通,怎么满朝除了冬古一党之外竟无一人赞成朕,宗室里后宫里更是怨声载道。究竟是朕错了还是他们糊涂?就连朕器重厚爱的亲弟弟这一次也不愿意站出来替朕说句话。”他的话里透着说不尽的伤心和失望。
“臣妾从没想过皇上也会这样无奈,原以为皇上是天下至高无上的,无所不能,拥有一切。现在看来皇上也有自己的无奈,臣妾之前还为自己家族的私事去烦扰皇上,是臣妾失察了。”我温柔的诉说着自己对他的心疼和感激,其实心里已经做出了判断和打算。
他回过头,俊朗的脸庞闪过无限的温柔,他看着我的双眸,继而看向我的红唇,最后看向我的下颌。心跳骤然加剧,心说不好,只顾着去为了讨好他营救冬古靖,却忘了轩辕天佑也是一个男人,并且是一个极度挫败了的君王。此刻他就像身负重伤的小鸟一样,而我便是他眼下可以依靠的巢穴,他自然无法抵挡这偶然的温存。可是,……
在我犹豫间,以为这下大事不妙的时候,轩辕天佑把头干脆一扭,再不看向我,语气接着又是一阵寒冷:“你回去吧。朕用不着你的关心。朕的事情用不着任何人来管。”
原本忐忑的心情随即变为死灰一般,心里咒骂着他,行动却一分不敢迟疑怠慢,站起身福了一下,道:“臣妾告退!”
他仍旧是别过头看也不看我,无奈只好自己独自回去,走到乾清宫北面时,果然看到李德福带着三五个小公公打着灯笼在寻找轩辕天佑,却还不敢太声张,已经急得四脚离地般。
“李公公。”我瞧见李德福赶紧上前叫住他。
他见我也是一楞,随后是欣喜“小主可看见万岁爷了?奴才好找啊。”看着他满头的大汗,可怜他也是当差的,偏伺候的皇上还比寻常人古怪,每每皇上坏了事,太后第一个便斥责李德福,受罚挨打的时候也不少。
“公公别急,皇上在乾清门后面的石阶上。”我刚一说完,他随即便要过去寻,我拉住他道:“公公且慢!皇上此刻龙性大发,你此刻去只怕不好。”我笑着对他道。
他急得四下里没有着落,又道:“那如何是好?依着贵人的意思是?”
“你派三五个小公公,在皇上身后悄声守着,一来能护他周全,二来也不必打扰他。咱们万岁爷的脾气您还不知道吗?除非他自己想通,否则你现在去规劝他,只定没有好脸给您瞧。”说完我笑笑朝钟粹宫走去。
李德福豁然明了后,屈膝道:“奴才恭送冬古贵人。”
长长的街巷里,我一个人独自前行,此刻漪红阁里一定众人都在为我焦心。此刻冬古靖也一定有些安奈不住了。被辅政亲王的门生围了府邸,出入不便不说,也无法面圣,万一皇上圣意转寰,那冬古靖一流下场将不堪想象。
时到今日我才知道,轩辕天佑看似风光的龙椅背后藏着的是他的母亲与辅政亲王。他们一里一外,处处约束皇帝,名为辅政,其实已经切切实实是干政了。而辅政亲王更是手握重兵,当年也是他一手攻下山海关,引金入京。他大有机会自己登上龙椅,为何拱手让给他的侄子呢?难道真是心机满满战胜不了他对皇上的忠心?还是另有隐情?
皇上的新政难以推行,除了因为两条铁律的删减伤害了宗室及旧部的利益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朝廷中众多党羽竟没有一支是皇帝的心腹。
他孤立无援,他的决定很难推行下去。这也是他现在最为耿耿于怀的。先前轩辕天赐,五亲王,好在时常是站在他这边的,可今日的事情,就连这个昔日一直帮助他的亲弟弟也坐视不管,眼见大臣反对却不力缆狂澜众议。是轩辕天佑此刻最介怀伤心的。
他现在就像一个孩子,自己爬到了高阶之上,没人上前去伸手拉他一把,他就无法自己下来,只能越爬越高。最后登高跌重,摔个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