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的欢喜地下去了。
酒楼的饭菜送来已是七点钟,好在大家下午都睡了不短时间,也不是特别饿。
“让人摆上来,大家也都饿了,就用饭吧。”宋攸宁吩咐道。
“大人、太太,谢将军来了。”宋攸宁话音刚落,下人进来禀报道。
“是武威侯谢大人吗?”宋攸宁问道。除了谢玄,她想不出还有哪个谢大人这会上门。
下人恭敬地应道:“是。”
“快请进来。”纪昀连忙吩咐道。
不一会儿,谢玄就进来了,几个人寒喧几句后,宋攸宁问道:“阿玄也没用饭吧?先用饭,有话用过饭再说。”
“正好我也没用,那就叨扰伯母、纪大哥和宋姐姐了。”谢玄笑着说道。
宋攸宁让人在前厅给纪昀和谢玄摆了饭菜,自己则带着孩子们回后边和大太太一起用饭。
纪昀回房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宋攸宁招呼着他洗漱了,夫妻俩靠在床头说话。
“阿玄怎么这么晚过来了?”宋攸宁有些奇怪地问道。
纪昀答道:“他明天就出发回宝奉。”
“这么赶?”宋攸宁有些意外地问道。正好他们今天到,阿玄明天就出发,连个聚一聚的时间都没有。
“圣上的旨意。”纪昀简短地说道,“老镇国公已经同意了阿玄和晚妹的婚事,阿玄刚才送来了信物,写下了婚书。”
“真的,这可太好了”,宋攸宁高兴地说道,“母亲知道,定然高兴。”
纪昀说道:“刚才已经告诉母亲了。”
儿女亲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老爷不在跟前儿,纪晚暂时也不能以纪家女儿的身份和谢玄风光订亲,但大太太到底是亲生母亲,方才的婚书还是送由大太太保管,信物也由大太太给了谢玄。
圣上本想留谢玄在京城任职,但镇国公府和谢玄本人都希望他能回到北方。后在多方斡旋下,圣上终于松了口,许谢玄回到北方。
至于纪昀的任命,也有谢玄的原因在。皇贵妃和安家那边,已经把纪家视为谢家的同党,谢玄既要回北方,纪昀就要调离宝奉——不是纪昀在,谢玄这次哪里能有这泼天的功劳?鞑子围城,谢玄既便不战死,圣上那里也绕不了他,能保住命就谢天谢地了。
以安家的本意,把纪昀平调到别的布政司就行,毕竟纪昀这次也立了功,不能降职。可凡事有两面性,纪昀这次本就立了大功,既要调任,理应奖赏,平调到别处,不知道的,还以为纪昀这不是立了功,是闯了祸。朝堂之上,以次辅张大人为首的一众官员据理力争,皇上无奈,应下了把纪昀调进京任兵部尚书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