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全家总动员看杂技(2 / 2)

到了街上,几个孩子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看到什么都新奇,路两边的店铺、各色小贩的吆喝、路边琳琅满目的小物件,都能吸引他们的眼睛。自从修了边墙,没了鞑子这祸患,纪昀又派人引进了红薯,修了路,石林百姓的脸上明显有了笑容——没有性命之忧,肚子能吃饱,出行没了障碍,百姓的日子好过起来,街上肉眼可见地一日日繁华起来。

“这石林边城,繁华不输内地”,大太太感叹地说道。

“这都是母亲的功劳”,宋攸宁笑着奉承大太太道,“自从夫君到了石林,修了边墙,阻挡鞑子南下;引进红薯,让百姓不再挨饿;大力修路,方便百姓出行,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夫君的功劳,这全因母亲教子有方。”

大太太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嗔怪地说道:“你这孩子,想夸昀儿就夸,带上我做甚?我哪懂这些?”

“都是母亲教的好”,宋攸宁笑道:“谦虚的过分就是骄傲,母亲就别骄傲了,等日后元哥儿几个长大了,若是能象他们的父亲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到时母亲可千万别忘了夸儿媳教的好。”

大太太被宋攸宁逗得笑得停不下来:“好好好,我一定记住,到时一定夸你教子有方,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母亲。”

“这还差不多。”宋攸宁傲娇地说道。

大太太又吃吃笑了起来。这孩子,平日也是端庄大方,可就是时不时象今天这样,露出她活宝的一面,让人不笑都不行。

一行人走着,来到了订好的酒楼前,上了二楼订好的房间。坐在这里,正好能看到人前来。

宋攸宁大太太她们地房间坐下,小二上了茶水点心。不一会儿,sp;首先上场的是一个口技艺人。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那艺人的声音学什么都惟妙惟肖,元哥儿几个聚精会神地听着,连最爱闹腾的三宝都没动一上。

过了一会儿,出来一个女孩子顶碗。表演顶碗的女孩子十四五岁,只见她头部顶一摞瓷碗,表演劈叉、金鸡独立、别元宝、倒立等技巧动作,难度极大,不时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第三个表演的节目是走钢丝。也就是所谓的“达瓦孜”,意思是高空走大绳,也就是高空走钢丝。达瓦孜原是维吾尔族传统的高空表演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惊险的表演,融杂技、歌舞、体育为一炉。表演走钢丝的是两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只见她们先上在绳子上稳稳当当地走着,忽然,看上去更小的那个女孩脚下一空,人就头朝下往地上掉去,人群中发出了一声惊呼,楼上的元哥儿几吹弹差点哭了。千钧一发之时,那女孩用脚一勾绳子,险而又险地挂在了空中,她再猛一使力,一个鹞子翻身,又稳稳落到了绳子上,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