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李庄头到来(1 / 2)

在酒楼用过午饭,宋攸宁和大太太商量带孩子们去服装厂看看。

“我们轻易不出来,不如去服装厂看看?”宋攸宁跟大太太商量道,“顺便让他们给孩子们做几身冬季的大衣服。”

其实前几天宋攸宁和大太太出来,已经给孩子们拿了几身衣服,但孩子们活动多,又长得快,确实也费衣服。儿女都大了,大太太一颗心都在三个孙子身上,一听要给孙子看衣服,二话不说应了下来。

“娘,这就是你说的服装厂吗?”刚到服装厂门口,三宝就激动地问道。想想也能理解,小孩子,天生对什么都好奇,却一天到晚都呆在院子里,乍一出来,肯定是看什么都希罕。

宋攸宁笑道:“对,这就是服装厂,专门给人做衣服的地方。”

“各家不都有针线房吗?为什么还要办服装厂?”元哥儿大些,知道他认识的人家,家里都有针线房。

“家有余银的,能养起针线房,还有许多人家,连生活都艰难,哪有银子请人专门负责做衣服?”宋攸宁说道。

“那他们为什么没有银子?”元哥儿奇怪地问道。

为什么没银子?真是个好问题。

“比如说,他们天生没有土地,没有铺子,又没有工作机会,赚到的银子买食物和衣服都不够,更不说买田地铺子,就会一直缺银子。”宋攸宁解释道。

“那是不是有了娘说的工作机会,他们就能赚到银子,能买田地和铺子了?”元哥儿追问道。

宋攸宁回答道:“对。”

理论上是这样,可具体到这个时代就不好说了。孩子们还小,说再多他们也不懂。

服装厂管事的小江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看到宋攸宁她们的马车,两个人连忙迎了上来。

等上了茶水点心,大太太坐着休息,宋攸宁准备到生产车间和仓库去看看。

“娘,我也想跟你一起去。”三宝见了,嚷嚷着要一起去看,元哥儿和二宝也期盼地看着宋攸宁。

“好,你们都跟我一起去。”宋攸宁说着,带着他们一起去厂区。今天她特意带孩子们出来,就是想让出来看看,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娘,这些都是我们府上的人吗?”见车间里那么多人,元哥儿问道。

宋攸宁答道:“不是,他们只是服装厂请的工人,他们做衣服,服装厂给他们的银子。”

“那这是不是就是娘说的工作机会?”元哥儿很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宋攸宁方才告诉他的话。

“对,元哥儿真聪明。”宋攸宁摸了摸元哥儿的头,笑着说道。

“我也要给人们工作机会,让他们赚很多很多的银子。”元哥儿郑重地说道。

“我也要我也要。”三宝一向惟哥哥马首是瞻,一听元哥儿的话,不知道听懂没听懂,就抢着说道。

一见哥哥弟弟都这样,二宝也与兄弟们保持一致:“我也要。”

“三位小少爷真是善心,这么小就知道心怀天下,为民造福了。”一旁的小江听了小哥仨的话,忍不住夸道。

宋攸宁也不谦虚,笑着说道:“他们三个是很懂事,但现在说这个,太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