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黄先生上了金銮殿(2 / 2)

“你说。”御座上说道。

“当时因为只有十斤种子,小民之前也没有种过,带回来时又正值种植季节,千里迢迢送到京城,恐怕会错过了季节,故而在东济试种。”这问题黄先生在来东济之前和纪昀宋攸宁已经商量过,故而答的不慌不忙。

“那去年收获之后呢?为什么不报?东济县令是何居心?”兵部右侍郎谭元白厉声逼问道。

“纪大人当时已经跟巡抚大人报告过”,黄先生说道,“巡抚大人说,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吃,不敢往京城送。”

吃坏了人,还不当他们是送毒来的?众人都意会了周大人的意思。

“再说了,六百斤红薯,就算全部不坏,放到来年,也不过是能种四五亩地,也不敢大肆试吃,怕浪费了种子。”黄先生接着说道。

御座上的皇帝又问道:“这么说你们这次种了多少红薯?五亩?”

黄先生悄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毕恭毕敬地答道:“种了将近一百亩……”

“放肆,朝堂之上,怎容你信口开河?”,谭大人斥道:“刚才你说种子只够种五亩地,怎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又能种百亩了?”

黄先生浑身抖如筛糠,战战兢兢地答道:“那是因为,纪大人的太太想到家里种花,冬天也要搬到暖房,就提出给红薯也盖一个暖房,试试能不能在冬季也种出红薯。”

“这么说,你们种出了冬薯?”单大人和颜悦色地问道。

“回大人的话,种出来了”,黄先生答道,“纪太太还说,有些花草是用藤做苗的,就想着能不能用红薯藤看能不能培育出红薯苗来,没想到还真培育了出来,所以今年春季才能种了百亩。”

张大人又问道:“这么说红薯平时是用果实做种子的?”

黄先生恭敬答道:“正是。”

“南洋人也没人用过红薯藤做种?”

“从无。”黄先生答道,“小民也是第一次见。”

“这么说,你们现在不怕红薯不能吃了?”赵大人问道。

“回大人的话,已经试验过了才敢送的。”黄先生答道。

“这红薯南洋人吃吗?”盛昶帝问道。

黄先生毕恭毕敬地答话:“回皇上的话,小民在南洋十年,南洋人一直把红薯做为主粮食用。”

“那你刚才又说怕对人体不利不敢送来京城?”谭大人厉声斥道,“到底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黄先生答道:“不是小民的主意,是周大人给纪大人回复,说南洋人能食用,我大宸人不一定能能食用,说不定有什么毒素,人家南洋人常食用别的东西能解毒,说是谨慎起见,还是做过试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