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高中(2 / 2)

“收到了,恭喜父亲母亲了。”宋攸宁笑道。

大太太笑了起来,顺着她的话说道:“这么说来,我也得恭喜你了?”

“那当然了”,宋攸宁理直气壮地说道,“您的儿子高中进士,我的夫君也金榜题名,我们可不得相互恭喜?”

“这么说来,我还得说一声同喜?”大太太道。

“您觉得呢?”宋攸宁傲娇地反问道。

大太太再忍不住,扬声笑了起来。这孩子,真是一个开心果。总能逗得人开怀大笑。

“你舅父的意思,想让昀儿进翰林院做一任庶吉士”,大太太整了整脸色,严肃地说道,“你们父亲也是这个意思。”

“父亲和舅父所虑极是。”宋攸宁赞同地说道。一入三甲,也就是进士一录取,就可以候补官员。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是位卑权重的缺。后来就形成了现在这种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阁的状况。当然,你也可以拒绝征召入翰林,选择外放,比如当一个七品县令、八品县丞之类的,也算主政一方,不过离皇帝就远了。相当于中央秘书处和十八线小县城的区别。

“你父亲说了,等昀儿安定下来,元哥儿再大一点,你就带着元哥儿去京城和昀儿团聚。”大太太又说道。让儿媳去京城她没意见,两个孩子还年轻,不能让两个孩子总是这样天各一方。可是让孙子也去,大太太是真舍不得,就提出把孩子留在身边。可老爷说得也是,喜爱孩子,才不能让孩子离开父母,自己夫妻一日日老了,教养孩子会力不从心。再说了,自己夫妻总要先走一步,到时不还是要把孩子交给他父母?“等我再干上两任,到时也许就告老了,我们也去京城和孩子们同住养老,你还能多去看看舅兄。”大老爷如是说道。既然老爷说了,大太太就会遵从老爷的意思。

“儿媳晓得了,多谢父亲母亲了。”宋攸宁真心地道谢。两个老人对孩子的喜爱她也看在眼里,居然能舍得让她带着孩子走,可见自己这一辈子真是幸运,遇上这么通情达理的公婆。“儿媳有时间就带着孩子回来看父亲母亲。”宋攸宁补充说道。

“到时再说吧。”大太太兴致不高地说道。京城离兴平这么远,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孩子回来,谈何容易?自己也不放心。

宋攸宁认真地分析道:“不是有镖队吗?儿媳可以雇他们护送我们回来;还有来往的商队吗?他们的护卫也不会少,我们也可以与他们搭伴同行;官府也会有人来往吧?我们也可以与官府的人结伴,自己也多带些人,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只要想回,其实也没那么难的。对于天南地北跑惯了的现代人来说,外出还真没什么难的,只要不差钱。巧的是,宋攸宁就是不差钱的那类。

听她这样说,大太太也浮起了希望。再不济,老爷三年任满不要进京述职吗?现在已经过了年了,自己到时去看他们就是。

这时元哥儿也醒了,奶娘抱着孩子过来,婆媳二人一起逗起孩子来,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没过一会儿,纪晚也过来了,她每天学习任务完成,总要来逗一逗小侄子。大太太干脆吩咐厨房,把午饭做好送到宋攸宁院子来,反正老爷中饭在衙门吃,自己几个女人就在这儿用了。

“一会我给你们做两个菜尝尝。”宋攸宁笑着说道。她嫁过来没多久,大老爷大太太和纪晚就来了兴平,一直没机会亲自下厨做菜给她们吃。来到兴平,自己又大着肚子。现在好不容易卸货了,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就想着亲自下厨做两道菜,也算投桃报李,感谢自家婆婆的良善大度了。

“嫂嫂还会做菜?”纪晚惊讶地问道。

宋攸宁说道:“都是些家常菜,你们尝了别嫌难吃就行。”

几个人讨论起吃食来。她们不知道的是,计划跟不上变化,远在京城的纪昀,将会走上一条与长辈们的期许截然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