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舞弊(2 / 2)

中午时分,开始有试卷陆陆续续贴了出来,有原卷的抄写版,有阅卷人的评语,还有后来查阅诸人的点评,不取的理由,一清二楚。

“看这篇,与宋公子的文章比起来,确实没有人家写的结构清晰。”

“再看这篇,也没人宋公子的言之有物。”

“宋公子的文章开篇点题,立意新颖,第一名当之无愧。”

……

“张兄,是你的试卷吗?”有人问道。

“正是小弟的。”看了自已的文章,再与那些中了的一比较,再瞧瞧评语,不由自惭形秽,是真的不如人家的文章好,这榜落的,心服口服。

接下来的两天,知府衙门外墙上贴上,陆续还有试卷贴出来。第三天,偶尔贴一两份,等到第四天,就没人提出查阅试卷了。明知自己学问不如人,没人写得好,还查个什么?贴出来让人指指点点吗?技不如人,下次再来吧。

“真是可恨,居然让他们想出这个办法给混了过去。”一个女声愤愤说道。

“京里快来人了吧?到时怎么办?”另一个声音担忧说道,“快往京送信吧,不能让人来了又无功而返,但愿能来得及吧。”

纪府。

“这就算过去了,就没人去知府衙门闹?”老太太不甘心地问道。

“闹什么?试卷贴出来,谁的文章好,大家都有眼睛,看得明明白白的。”二老爷说道。谁再去闹事,自取其辱事小,吃官司事大啊。明摆着学问不如人还闹事,那是找死。

“我们家几个孩子的卷子查了吗?”老太太又问道。

“查了,稽先生和诸位查阅试卷的都说我家几个孩子文章还欠火候”,二老爷道,“稽先生还说了,其实我们家宴儿的学问还欠火候,只是应该受了名师指点,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清楚,这才中了个的。”

名师指点?宴儿有什么名师指点?

“我也问过宴儿了,他说这些天他有时会去请教昀儿,因是亲戚,他多数时候跟宋家公子一起学习,是宋家公子指导他写文章的。”二老爷又说道。

“宋家公子的文章写得真有那么好?”二太太不相信地问道。

写文章的事,我也不懂,那些读书人都说宋家公子的文章写的好,第一名符其实,那就应当是好吧。二老爷回答说道。

宋府,宋明德和刘氏也正在说着话。

“事情过去了,老爷还往京中递折子?”刘氏不解地问道。

宋明德解释道:“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传出这样的流言,毕竟不是好事,这会我们不说,以后不定哪个时候,就会成为攻讦我的借口。”科考舞弊,罪名可不小,轻则罢官,重则杀头。现在自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如何处置的一五一十上报,才能堵住悠悠众口,如果京里能来人把这事查一查,那就更完美了。有些事情,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和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分量还是不同啊。

刘氏本就不懂这些,听他这样说,也就不再多问,高兴地下去处理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