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正月十五已过,衙门开印。
上衙第一天,黎大人就提出了响应朝廷号召,给大龄未婚男女本婚的事。
响应朝廷号召,执行朝廷的各项诏令,本就是我等地方官员的职责,黎大人慷慨激昂,“我等做为地方官员,更应该以身作则,给治下百姓做好榜样”。
于知府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下官认为我们应该马上排查超龄未婚男女,登记造册,再酌情予以婚配”,黎大人道。
黎大人毛遂自荐,于知府把这件事交由他来办。
“说到这儿,下官有个不情之请……”黎大人的话停住了。
“黎大人请说”,于知府道。
黎大人一脸为难,斟酌道:“到时牵涉到哪位大人,还请多包涵。”
黎大人看着宋明德,表情诚挚:“我知道宋兄家姑娘已然二十,还未曾婚配,到时还请宋兄宽宥则个。”
宋明德只有点头称是。
“至于纪大人家公子,虽也二十有五,但有婚约在身,不在此列”,黎大人又道。纪大人拱手致谢。
……
宋家本物色了几个人选,因这几天实在太忙,尚未相看。宋明德与刘氏商量,约在隔日,正月十八把人都叫来看一看。
十九这日,一到衙门,黎大人就把自己整理的大龄未婚男女名单给于知府过目。于知府看后,又让一众下属也看了看。宋明德接过名单,宋攸宁的大名在女子那张纸上,赫然第一。
“下官想过了,宋大人家姑娘既然在列,那就先解决宋姑娘的婚事,也给百姓带个好头”,黎大人道,“省得有刁民不服闹事”。
府衙公房一时沉寂无声。
黎大人又拿住那张男子名单,指着前面的那几个名字,一一介绍起来。
第一个叫朱信,是个读书人,父母早亡,耽误了婚事;第二个何思,家境富裕,只是幼时发了一场高烧,心智停留在幼时;第三个是个手艺人,姓杜,一次出去做活时伤到了腿,影响走路。
黎大人望向宋明德,恳切说道:“小弟觉得这三个都还可以。尤其前两个,朱信生得面红齿白,一表人材,又是读书人,假以时日,未必不能金榜题名……”
宋明德脸色铁青。
黎大人好似没看到,继续说道:“何思家境富裕,心思纯善,女孩子嫁过去,衣食无忧,又不会受气。”
宋明德想骂娘,这么好,你怎么不把你女儿嫁过去?
“我家女儿已经物色好了人选,只等择吉日下聘了”,宋明德强抑愤怒道。
“宋大人这就过分了,如果到官府出面配婚时,大家都象宋大人这样,那朝廷的法令岂不形同虚设?”
“那也休想我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宋明德拂袖而去。
于知府和纪通判面面相觑。
看到宋明德一脸怒色回府,正在畅和堂陪刘氏说话的宋攸宁和刘氏一起迎了上来。
“老爷,发生什么事了”?刘氏一面命人沏茶,一面上前来拉住宋明德的衣袖关心地问。
宋攸宁亲自端来一杯温度适宜的茶,奉给宋明德:“爹您先喝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