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卖完煎饼果子,沈念一把东西放在了菜市场口,她经常买面的那户人家帮忙照看,而自己则拉着两个孩子在这附近转悠。
记忆中八十年代下海经商的人很多,可以说胆子大的人都发了财,一跃成为成功人士。
如今她来到这个年代,没想过能大富大贵,但带着两个孩子的她,还是希望能给自己谋个安稳的生路。
眼下天越来越冷,带着两个孩子天天起那么早来卖煎饼果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这么寻思着,她找房子谋营生的念头更甚,甚至一刻也不敢耽搁,拉着两个孩子就在镇上最繁华的地段开始巡查。
转了一圈之后,沈念一发现,这么大一个镇子,人口这么密集的一处街道,竟然只有一家供销社。
未来乡镇城镇化,虽然她对这个地方不是很熟悉,但是记忆中很多城市都是由小城镇甚至是小镇子发展起来的。
至于供销社,也因为民营企业一点点做出来,各种超市商场建成,逐渐退出大众视野。
那些姑且不论,但就这个地方,这样的地理位置,哪怕只是开个小卖部也是可行的,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孩子,往后能做大一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这种供需,不论再过多少年,一样不会被淘汰。
难就难在,现如今的人们极少有买房子的打算,即便是她想把黄营村的房子卖掉,也是因为无计可施。
正思索着,就见一扇木门被推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女人,年轻女人出来后,在门上贴了一张纸,纸上写着“房屋出售”几个字。
看到这里,她灵机一动,立马喊住了对方:“同志!”
女人听到声音,站住了脚步看她。
沈念一忙赶上去问:“同志,这房子是你的?你打算卖了?”
年轻女人点点头:“是要卖了,我丈夫单位工作调动,现在我也要调走,估计以后就不回来了,所以房子打算处理了。你打听这房子,是要买吗?”
沈念一的确想买,这间房子地面和公路持平,位处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左边进去是菜市场,平时来来往往的人都很多。
因此她点点头:“是想买个房子,能让我进去看看吗?”
“能。”
年轻女人答应得很干脆,沈念一招招手,让站在不远处的两个丫头也跟她一起进去。
女人推开门,拉亮灯泡,屋子里的布局立马能看清楚了。
原来从外面看不出来什么,可屋子里却很大很深。
沈念一跟着年轻女人进去,女人便开始跟她介绍:“房子不算宽,除了堂屋,旁边就是个睡房,再往后有个小院,后面有几间,这间也是睡房,无论是当客房还是给两个孩子睡,都挺合适,那边也有一间,要是住人也行,不住人的话当做柴房也是可以的,最后面是茅房还有厕所。”
女人一边带着她们往里面走,一边介绍,后门推开,还有一块小菜地。
“这块菜地是我自己弄的,我男人在单位上班,平时就我一个人吃住,所以菜园子弄的不大,再往前那点也是我家的,你要是买了想种点菜,吃起来也方便。”
沈念一点点头,门面不算大,但其实也不小了,外面都是用木板拼成的一排排板子,中间最宽的板子是门,如果真要都拆卸下来,也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