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兵败魏昌城(1 / 2)

波光粼粼的水面,悠悠漾漾,风拂过,吹皱了河面。

河两岸,魏燕两军对列。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兵器映着太阳,泛着冷光,投射到河里,仿佛是因着兵器反光的缘故,才使得水面如此冰冷。

此前,燕军趁冉闵收复定西时,一路攻克幽、蓟二州,侵占领土至冀州。冉闵留下慕青领三千乞活联军守邺城,自己则率军抵抗燕军,将慕容恪的军队阻挡在了泒水以北。两军于泒水两岸对垒多日,后,慕容儁领兵于北边过泒水,至中山,为三军将士助威。

冉闵害怕慕容兄弟二人夹击魏军,撤军往西。

见此,慕容恪一声令下,十万燕军铁骑横渡泒水,溅起的水花没了战马,没了骑兵。骑兵上岸,一路追击,至安喜,方追上魏兵。

燕军杀到,冉闵急命列阵,步兵组成方队,向着慕容恪的骑兵奔了去。方阵入燕军中,燕军不敌,四散躲开。燕军骑兵进攻魏方阵,方阵的钩子甩出,切断了马腿。燕兵落马,起身就见魏军的长枪刺到,来了个万枪穿心。

短短一个时辰,魏燕交战十次,燕军皆败。但,由于燕军为骑兵,机动性强,因此,在十场战役中损兵并不多。

居高处看着双方将士拼杀,冉闵微蹙了眉头。安喜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燕骑兵于平原作战,有先天优势。即便魏军方阵能击散燕军,燕军也只是四散逃开而已,并不能对其构成致命威胁。且,骑兵又能快速聚拢。于是,魏军疲于进攻,燕军疲于奔命,双方都讨不到好处。

转头向中山方向,冉闵将眉头拧紧。若中山的燕军大部队援助慕容恪,片刻就能到,于魏军而言,却是致命威胁。

冉闵猛地一拉缰绳,朱龙调转头,冉闵手举马槊大喊,“撤!”

十战十胜的魏军,却在燕军的众目睽睽之下,向西撤去。慕容恪以为冉闵长途作战,人困马乏。若能在此击败冉闵,燕军南下,便一路畅通。慕容恪一马当先,领兵追击。

魏军一路撤至魏昌城,方停下。

魏昌城,西有丛林山地,往东是平原,再往东便是泒水。骑兵虽能在平原称王称霸,一旦入了丛林、山地,再强的骑兵,战斗力都要打对折。而这复杂的地势,在善长途跋涉的步兵眼里,犹如平地。丛林和山谷还能成为步兵的天然庇护,更利于作战。

魏军在冉闵的率领下,迅速撤入丛林,慕容恪率兵就追。

果然,方才在平原上还威风凛凛的燕骑兵,入了丛林后,却从方才的狼变成羊。荆棘遍地,满地沟壑,燕军战马不前,而魏军步兵却能如狼似豹一般随意穿梭,将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丛林道路难走,战马难行,纵骑兵百般抽打战马,战马依然跑不起来。这时,只见每个魏军都犹如神将,飞身扑向燕兵,将那燕兵摔下马去。摔下的燕兵,或被赶上来的魏军长枪刺穿,或与魏军近身相搏,身中数刀而死。

冉闵身下朱龙,非一般战马。既能在平地里风驰电掣,也能在丛林、山地间穿梭自如。因此,无论在平原,抑或丛林,冉闵的战斗力都一如既往。他双手举着马槊,一个绕肩劈杀几个燕兵,再一绕肩,又刺穿几个。

在燕将的率领下,燕军虽围向冉闵,但手中的弓却怎么也拉不满,踌躇不敢前。冉闵见状,大笑,“尔等胡族贼寇,若此时撤军,你阿翁或可饶尔等不死。”大喝一声,燕马嘶鸣,大喝二声,燕军后退,大喝三声,燕军丢了兵器就逃,反被魏军的一排利箭压到。

慕容恪急的原地打转,忽见上前一满头满脸是血的属下,“殿下,我燕军为骑兵,骑兵于丛林,不便作战。冉闵便是要用这地势之利,以步兵灭我骑兵啊。若能将其诱至平地,可一举灭之。”

魏军步兵精良,尤善阵战和长途奔袭,令周围势力闻风丧胆,慕容恪早有耳闻。但不想,魏军在丛林、山地,竟也能有如此惊人的爆发力。再加上弓箭手的有力配合,才片刻功夫,燕军便已被打得溃不成军。冉闵治军,果然厉害。

燕军本就惧怕冉闵,如今地势不便,无法施展优势,而冉闵却更加勇猛,于是燕军更是害怕。别说他们,连慕容恪都有些怕了。如此下去,军心涣散,燕军,必败。

“撤!”慕容恪率先奔出丛林。燕军一听要撤,各个像得了特赦令一般,转头就跑。

慕容恪领军于平地处停下,急命全军分左右中三军,亲率中军,左右两军隐到远处。又命善射者五千人组成方阵,又以铁锁连战马,命第一排骑兵于前做掩护。列阵完备,却见燕军各个仍是垂头丧气,败势已现。

此时的慕容恪虽心里已乱作一团,急的额上直冒汗,却仍能平稳情绪,激励众将,“冉闵有勇无谋,不过是个莽夫。况且,魏军长途作战,已是饥饿疲乏的厉害,魏军甲兵虽精良,但,在我的骑兵阵前,也难以发挥长处,不足以破我的阵!”

转头,果见冉闵率领魏军追来。

“冉闵小儿,此处一战,可否?为何偏偏躲到那丛林中,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怕了,要去那丛林里做缩头乌龟。”燕将满是讥讽,言毕,燕军大笑。

“我把你个没脸没皮的阿奴,少在这里满嘴喷粪。我魏军英勇无敌,便是在这里,也从不曾怕你?”郭勇大怒,挥刀指向那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