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生逢乱世,以武为道(2 / 2)

董陶陶一面穿衣服一面踮着脚看向城门处,只见冉闵的军旗,却不见石遵和石鉴的军旗,“为何城上只有将军的军旗,石遵和石鉴呢?”

“闻言,北方匈奴进犯,石遵和石鉴那两个胡贼已于夜半拔营离去了。”宗岚咋咋呼呼的说着。

“可恶!将军何在?”

“将军已在城中,正满城搜寻敌方主帅。”

董陶陶四处望了望,今晚夜色极好,满天星斗,只是,西南方向的星斗为何移动?董陶陶笑了,“马来。”回头向唐慕风及逍遥四子,“你等跟我来,活捉了那主帅,一同与将军喝庆功酒。”

一片欢腾,几个人驾马离去,向着西南方向奔去。

及奔出三里地,果然追上一帮人,二话不说,双方打在一起。

在打斗中,对方人中有一人认出董陶陶,“董,董盟主?”忙住了手。董陶陶在看到对方停手后,忙急急收了鞭。

原来,这些人是定西集团的留守,在城破之日于暗道中逃窜,预备一路逃至义阳,投奔董陶陶。此前,周菲儿在夺了定西集团主公后,便宣布自己至死追随董陶陶,因此,定西集团实际上也成了董陶陶麾下势力,自动成为乞活盟军。

有人在逃亡时见定西主帅向西逃窜,又听说董陶陶是为追捕主帅而来,忙忙说与董陶陶。于是,一行人便折身向西追去。

为了声响小些,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逃跑方向,定西主帅是弃了马徒步逃跑的。再加上,此处又多沙地,本也走不快。果然,没多久,就被董陶陶的人包围了起来。

见对方并非正规军,凉军便与董陶陶一行打了起来,并意图抢董陶陶的马。董陶陶一鞭甩出去,面对正规军虽并无多大杀伤力,却无意中伤到一人。那人跌跌撞撞爬起来,董陶陶忙飞身上前,一把揪了他的衣服。

那人抬头,却是张重华。原来,他便是,定西主帅。

“是你?”

“董姑娘……”抬眼,见冉闵已率人追上来。张重华看向董陶陶,微微笑着,却见他眼底湿润,“姑娘当真,当真嫁于了他?”

董陶陶缓缓松手,回头看一眼冉闵,“是。”

“当初,周昌若逼姑娘举义旗,拥立司马澄为帝,姑娘至死不从,不但拼死护卫司马兄,还护卫重华逃出生天。怎么,怎么转眼之间,竟嫁与了这,这胡贼?”张重华满眼落泪,怔怔看向董陶陶。

董陶陶欲言又止,想起当日的司马澄,确实觉无颜面对他。

“姑娘当初,不忍定西乱,不忍定西百姓受苦,虽被万人围剿逼迫,仍不惧。为何,为何今日,又帮着这胡贼攻打定西,陷定西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晋廷痛失北境,北境黎民受苦,是谁之过?是他们呐,是胡贼,是胡贼搅得北境乱如地狱。你对得起,对得起司马兄的在天英灵吗?当年,司马兄是为谁而死?为你,为我。”

张重华用力拍着自己的胸口,董陶陶忽也觉胸口一阵重压,压得她喘不上气来。

“他是为何而死?为定西安宁,百姓安宁啊。你如何对得起他,对得起我,对得起我这些年的苦苦思念。”言毕,张重华身子疲软,缓缓跪地。

不知为何,看着眼前的张重华,董陶陶竟觉心疼的紧,欲上前搀扶。却见冉闵翻身下马,一把拉了董陶陶,将其护在身后。

“你就是张重华?”

张重华涕泪纵横,不能仰视。

“无论如何,如今大势已定,多说无益。若你当真一心为民,就该好好巩固武力。安宁时能守一方泰和,乱世中也能护百姓,安身立命。生逢乱世,必是刀枪说话,武力为上,如你这般,我即便现下将定西城给了你,你又能守到几时?”

冉闵紧紧攥了董陶陶的手。董陶陶却觉他有些发抖,抬眼看向他,火光映在他脸上,更显他坚毅俊朗。他的下唇确实在微微颤抖,他,必是压制了许多怒气。对于张重华,对于如张重华这般的人,他,怒其不争。

“身为一方之主,如此哭哭啼啼,即便能哭走我,还能哭走匈奴,哭走羌氐吗?”

冰冷着脸转身就走,先将董陶陶抱上马,自己才翻身上马,勒马调头,“既言及此,不妨再问你一句。你以为,如今的局势,当真,只是五胡造成的吗?”

一阵嘶鸣声,冉闵一行人驾马离去。

张重华缓缓起身,看了看身旁,董陶陶留下的马,凝视着那消失在夜色的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