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定西!定西!(2 / 2)

一日夜半,董陶陶正于迷迷糊糊间,忽听殿门处有响动,忙握了枕下的皮鞭,压低声音道:“谁?”外殿的唐慕风忙抽了剑,掌了灯。须臾,竟领了周昌若进来。董陶陶披衣坐起。

支走唐慕风,董陶陶与周昌若对面而坐。

“盟主的腿伤可大好了?”

“多谢世伯关心。那医者果然厉害,这才吃了几服药,就已能行动自如了。”说着,董陶陶还活动了一下腿给周昌若看。

“那就好,那就好。”周昌若的心思明显不在董陶陶腿伤上,他此番前来必也不是询问伤势的。见周昌若似有难言之隐,董陶陶忙道:“世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有话不妨直说,江湖儿女不拘小节。”

周昌若笑着点头,“闻听人言,盟主祖上可是乞活军。”

董陶陶下意识抚向腰间。此地乃凉,西平郡公张骏最是遵晋皇帝,当年的晋皇帝对乞活军的态度暧昧不明,如今的晋皇帝仍不支持乞活军的任何行动。董陶陶不敢掉以轻心。

见董陶陶有所防备,周昌若忙摆摆手,“盟主误会了。我只想说,想当年,定西集团也为乞活军出过不少力。河内之战后,溃散的乞活军也有就近躲进定西集团的……”

原来如此,董陶陶因怀疑周昌若而愧疚,忙为其倒了杯茶。

“如今,逍遥盟溃散,盟众四散,盟主不被晋廷所容,以至于逃亡数月,仍居无定所。在下看着,实在不忍。”面上满是黯然神色。

“世伯不必如此,陶陶本是绿林中人,早已习惯如此状态。逍遥盟溃散,不假。但,逍遥盟绝不会灭盟,不过是再择一处,重新来过,何惧之有?”黑黑的眸里满是坚定,短短几句话,却让定西集团主公周昌若对眼前这小小女子产生了些许崇敬之情。

周昌若冲董陶陶微微拱手,“盟主此番气魄,让人佩服,佩服。”

被人夸奖的董陶陶甚是高兴,喊来唐慕风取了酒来,亲自为周昌若倒了杯酒,“今日与世伯相谈甚欢,当有酒。”

“好好好。”周昌若倒也是个爽快之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逍遥盟在盟主的带领下,时常入险境救流民,与石赵为敌,盟主大义。”周昌若忍不住冲董陶陶竖了大拇指,“但,盟主也该知,如此,也就得罪了北境胡人。如今,因那金匣,逍遥盟溃散,盟主,晋回不去,成汉去不得,只怕就连这凉,盟主也待不久啊。”

句句插在董陶陶的心窝子上,董陶陶咬牙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仰脖将那酒倒进了嘴里,“想不到世伯,如此关心陶陶,如此关心逍遥盟。”冲周昌若一举杯,周昌若忙将杯子凑上来。

“世伯有何建议?”他既然如此说,必是有了一套应对之策,董陶陶不妨听听,也学着长进些。

周昌若沉默了须臾,抬头看向董陶陶,眸中坚定,“盟主何不学当年的先辈,再举义旗,重整乞活军,正正当当,光明正大的跟胡人拼上一拼?也让晋廷瞧瞧,谁才是真正的为民请命。”他几乎拼尽了全身力气,一字一句说出这些话,让董陶陶听了也觉热血沸腾。

其实,她何曾不是这般想的?若寻找冉良实在困难,自己再举义旗,必有四方绿林好汉响应。到时再与冉良将军汇合,仍尊他为乞活军主帅,也,未尝不可。一番交谈,让董陶陶找到了新的出路,忙感激的冲周昌若一拱手,“谢世伯抬爱”。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事先找到冉良将军,那样才更师出有名。

“只是,我虽有乞活军血脉,毕竟不是嫡派。若嫡派的冉良将军能重整乞活军,必是响者云集……”

听董陶陶提到冉良,周昌若略愣了一下,旋即叹了口气,“哎,原来你的顾虑在这里。”举杯喝瞒你说,那冉良将军,已然不在了。”

董陶陶的大眼睛滴溜溜的转了转,随后腾的跳起,又俯身向周昌若,“将军他?”

“前些年就去世了。据传闻,当年河内之战后,冉良将军被俘,被那石虎收入府中,隐姓埋名。”董陶陶轻蹙着眉头,缓缓坐了下来,猛地抬头看向周昌若,“那他可有留下子嗣?”周昌若摇了摇头,“不知。只知,他娶了汉人女子,那女子很早就去世了,也不知可有留下子嗣。你也知道,我们去石赵,相当困难,那边的消息又送不过来,多少年了,都是如此。”

董陶陶颓然,冉良已死,乞活军嫡派也许真的,后继无人了。乞活,乞活,乞求活着的人、英雄们都死了。莫名一阵心酸,董陶陶眼底涌出泪来。

若不是这些年常年游走北方,董陶陶也不会理解,为何北方汉民将乞活军尊为英雄。因为,他们以身躯抵挡胡人铁骑,以一人、几人之力手挽手誓死抵抗万千胡人,只为,为汉人留下一线生机,争取一丝存活空间。他们才是个顶个的英雄豪杰。

“若不是晋廷的暧昧态度,一众乞活英雄,何以会被俘虏上万人?何以会溃散,何以会几十年后都不能重整旗鼓?呜呼,哀哉!”周昌若满眼落泪,怒喝了一杯酒,向董陶陶,“北境汉民至今仍在受苦,北境如炼狱一般,没有活路。盟主若可怜北境汉民,若想收复失地,若要重整乞活军,我定西集团,必,誓死追随。可乎?”激动的拍着胸脯,眼泪直流。

正说着,忽见窗外一个黑影闪过,董陶陶和周昌若几乎同时喊,“是谁?”忙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