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纳粮(1 / 2)

清查原武贪污情况的命令,是还没入夜的时候下的,当时李子卿其实也就是心血**,想着看看处在河南道边境的原武贪腐情况怎么样,毕竟从表面上看起来,原武的抗灾还是做的中规中矩的,官员们也都还不错,起码面子工程做的到位。

是啊,挺不错的,把难民赶到北城门去,就好像后世那些贫困县城在高速路旁边修建一堵高墙,来挡住后面破落的房屋,好像看不到就可以不存在一样。

在单单看到原武的情况的时候,李子卿对这个县的官员们印象还是不错的,不然她也不可能去赴接风宴了,就算萧平再怎么要求,其实李子卿去那个宴会都是在自降身份。

可现在呢?现在好了,去了一趟北城门,李子卿对于这些地方官员的观感简直降到了极致。

所以她才会下令彻查原武县的账目,彻查全县的油粮铺子,查一查到底原武县的权贵们在家里囤了多少粮食。

只能说地方和长安的区别果然大,在长安抓人审案,锦衣卫们还得顾忌一下,可只要出了京畿地区,锦衣卫们就无所忌惮了,再加上李子卿亲自在原武坐镇,亲自下的命令,刚刚和李子卿从城外回来负责保卫的锦衣卫们纷纷投入了这场反贪彻查的行动中。

而且地方官们也不争气,毕竟现在没个纪委什么的,有下来的御史也很难走到原武县来查,能通过官场关系早早收到消息的官员们也会早点把证据打点好,可谁让...来的是个公主殿下呢?而且还来得这么快,这么悄无声息。

原武县令梅文曜本来还在书房里写信,这封信是写给郑州刺史的,为的就是把李子卿来到原武的所作所为说个清清楚楚,其实朝廷的旨意下来,心慌的不止他一个,他心慌还不是贪腐,是因为驱赶难民,而郑州刺史心慌...那就多半是手脚有些不干净了。

嗨,其实说是这么说,但事实上河南道有多少官员手脚是干净的?两只手就数得过来。

更不要说肆无忌惮更加容易对粮食动手脚的小吏库管们了,他们偷起粮食银子来才是真正的了无痕迹。

所以作为地方官场的同僚,还是私交不错的友人,更是有过提拔之恩的上下级,于情于理,梅文曜都该写这封信。

他不是不知道李子卿从宴席回去之后就去了北城门,实际上他在酒楼的时候就收到了消息,当时酒都吓醒了,还好及时做出了补救措施--让豪绅们大力出粮。

豪绅权贵们出钱出粮,难民就开心了;难民开心了,感恩的还是长公主殿下,长公主殿下的面子上就过得去;长公主殿br>这就是梅文曜的想法,有一说一,这也是个很合理的想法。

毕竟地方官嘛,没怎么在长安城呆过,玩的还是地方官场那一套。

可惜梅文曜不敢亲自出场,要是他能放下县尊大人的身段,再打一打自己前段时间驱赶难民的嘴脸,出了北城门慰问一下难民,做出一副爱民如子的模样,再全力歌颂长公主殿下的伟大,以及重申抗灾救民的重要性,那说不得效果还要好些。

说是这么说,可他怕啊!长安的消息河南道都有所耳闻,起码比那些偏僻地方知道的清楚多了,长公主殿下是个什么人物,锦衣卫干了那些骇人听闻的事情,他们能不清楚?

所以能不惹怒长公主殿下还是不要惹怒为好,至于那些权贵豪绅...就让他们出出血好了,反正事后大不了补偿一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