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将军,末将...有一言。”
一旁的亲卫不满的看了李易一眼,跟着老将军很多年,从亲卫到侍卫,再到亲卫,他是知道陈安然的习惯的。
这幅场景,明显是老将军在想事情,你一个杂牌将军,居然敢出声打断老将军的思路?
在论资排辈十分严重的军中,这是个可大可小的事情。
往大了说,不尊重上级,是要被军法从事的,大唐军律二十三条写得明明白白。
但陈安然显然没有生气,他微微回过神:“李将军请说。”
“吐蕃人入唐境作战半年有余,敌师疲敝,此其一也。”
“草原战事落定,吐蕃兵卒归心似箭,贵族貌合神离,无心恋战,此其二也。”
“兰州守军以逸待劳半年有余,战力尚存,草原战事消息一出,士气高涨,可战能战,此其三也。”
“此乃攻心,末将认为,即使正面作战,大唐军队...也绝不会落败。”
“吐蕃人多以骑兵为主,从凉州入草原的路虽然多,但他们一定会走那一条,”李易抱拳告罪一声,遥遥指向地图上的一条裂谷,“只要兰州守军尽出,进入凉州,再派一奇兵堵住吐蕃人回草原的必经之路,必可大胜!”
陈安然的脸色看不出来他在想什么:“吐蕃人...不傻。”
是的,吐蕃人不傻,在草原上打猎,打骑战习惯了的吐蕃人,只要察觉到唐人试图咬住他们尾巴的意图,肯定会全部出城,不会让唐人攻城,然后用骑兵在野外把大唐的步卒遛到死。
而且他们随时可以跑,可以打,大唐人拿他们没有办法。
李易的计划乍一看起来好像很完美,堵住吐蕃人回家的路,关门打狗,把走在后面被咬住尾巴的吐蕃人来个包抄,让他们留在草原上。
但实际上这个计划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已经到了草原的吐蕃人...万一回头呢?
哪个孤军能顶得住两面骑兵的夹击?还是在没有城池,只有一条裂谷的的平原上?
看起来天马行空,实际上破绽百出。
李易微微低头:“若是加上...天雷呢?”
陈安然没有说话。
他不像李易,因为在草原上用过天雷,所以对天雷形成了一种几乎是迷信的推崇,他打了这么多年仗,一直都认为...仗,是人打的。
工具和武器能带来便利,但战争的核心永远是人。
是人就会怕死,就会畏惧,就会怯战,李易的想法看起来固然美妙,不用说完陈安然就能懂他的意思。
兰州守军全部压上,拼着伤亡也要把吐蕃的后军留在凉州,吐蕃人虽然不会傻傻的呆在城里用骑兵守城,看着大唐人攻城,但他们回家的速度肯定会被拖慢。
这个时候让一支奇兵带着天雷去把路堵了,去把吐蕃人回家的队伍拦腰砍断,让后面的人全部死在凉州...
但这些大唐士卒真的敢么?
让步兵主动在野外打骑兵,和找死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