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发家史(2 / 2)

“读书,著传,下棋,耕田?”李子卿皱了皱眉头,“一身才学,别告诉本宫你想归隐山林。”

萧平怔了怔,突的笑了起来,笑容极好看,好像满园的花一同开了一般。

没有回答,但去意绝了。

李子卿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萧平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温和的书生应该可以走得更远,但不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

可李子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劝,在这个时代,功名就是读书人的一切,萧平的父亲虽然是刺史,但他自己肯定不满足于当一个官二代。

天文地理,国运军势,这个年轻人什么都懂,难道真让他去耕田?

李子卿移开了话题:“本宫在大安国寺遇见一个自称青州齐家的纨绔,和本宫有了些冲突。”

萧平放下棋子,眉头微微一皱:“青州...齐家?”

“听说过?”

“大唐没听说过的人可能很少,”萧平笑了笑,“殿下...不应该不知道。”

“说来听听。”李子卿很排斥继续伪装,再用什么开智不久的借口来敷衍了,再加上她现在确实没有什么敷衍的必要。

“青莱登三州,工商极发达,文气向来重,大唐一统天下是由关内向东,三州之地是最后独立的地方。”萧平拈起一颗棋子,俨然是打算从头说来。

“当时的三州可以算作国中之国,自隋起,就是赋税甲天下的重地,兵甲武装自然也是极重的,当时的大唐,还啃不下来这个地方。”

“太祖雄心壮志,围攻三次,可关内将士不善水战,三州久攻不下,南方叛逆也有了死灰复燃之势,所以太祖...和三州三家做了一个交易。”

“承认国中之国的地位,一切尽以统一立国为重,三州出兵出粮,协助太祖,而开国之后,另有封赏。”

李子卿皱了皱眉头,这些...在原本的历史上并没有。

哪儿来的三州?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唐简直是摧拉枯朽。

什么时候太祖居然会跟地方豪族做交易?而且看结果,开国之后太祖居然还没下手把这三家给收拾了?

不可思议。

萧平放下棋子,继续说道:“殿下可能不知道,科举是隋所创,大唐沿袭之,而科举...最初就是三州建议的。”

“大唐开国之后,三州之地俨然已成国中之国,太祖有尝试收权,但三州军力过剩,人心浮动,再加上外敌环伺,若是太祖动兵,恐怕会生些乱子。”

“青州三家里估计也有人看得清形势,不仅大肆结交开国功臣,上书说情,更是散尽家财,主动退步,以表忠心,太祖...确实也是迟疑了。”

“之后的几年,三家愈发尊贵,开始屡屡参与国策制定,官员们多以结识为荣,科举一策更是三家制定的,当时的三家在大唐朝堂上,确实风光无两。”

“等到突厥高句丽吐蕃被打下去,之后的三家...已经牢牢的在大唐扎根了,太祖已经没了动手的机会和理由。”

萧平闭着眼睛,很是风流写意,百年前的事情就被他这么说出来,仿佛带上了些秋日的厚重气息:“之后三州之地变成了这幅模样,三家把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俨然是...土皇帝。”

他微微抬头朝向李子卿方向:“现在过了一百多年,殿下能猜到,三州三家...已经是尊贵到了什么地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