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信筒(1 / 2)

庶女翻身成太后 青未 1485 字 2个月前

辛白筠正在府里看虞司默的回信,自从秣陵商会建成以来,从前素来不往横岭山通讯的习惯也改变了。

如今许多商贾都用飞鸽交流,倒是为辛白筠和虞司默对横岭山的传话有了些掩饰的作用。

飞鸽传书毕竟是快,上午放走了鸽子,晌午一过就收得到消息。

辛白筠摊开虞司默回的书信,发现果然也用了一样倒着卷信笺的方式。

辛白筠抿着樱唇轻笑着虞司默果然懂得举一反三,她那样送信过去,他就这样回信过来。

第一封信上,也是一句情话:“为伊消得人憔悴。”

虞司默那原本笔走龙蛇、遒劲刚毅的字体,如今在这小小的信笺上头,显得倒有几分秀气了。

且第一个字下笔看得出在犹豫,可见,是虞司默端详了好久才想着写的这一句话。

辛白筠“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诗词,原也不是这样用的。

亏得虞司默饱览群书,不可能不知道这诗词的本意,如今还写这句话来给她回信,分明就是调侃打趣她。

也有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所以跃然纸上。

第二封信上是写:“夫人处事当真圆满齐全,夫心甚慰,夫人往后,自可决断一切,我时刻在。”

这句话真让人看了感觉心安.

尤其他对她的夸奖,不止一次让她感觉到,她正在努力去成为一个父亲当年想成为的人。

除了这一句话以外,这第二封信的后头还有一句话:“山川湖海,星河皎月,都是我。”

辛白筠心里头甜滋滋的,自己一个人看信倒看的脸颊酡红起来,不禁嘟囔自语着:“真是油腻……”

心里倒是很高兴。

很奇怪的是,这两封信写在了正反两面,不是寻常分开写的。

难道这个意思是,还有第三封信?

辛白筠想着想着,才准备把这两封信藏起来,伸着手指探进信筒里头,隐约感觉手指上头被凹凸不平的筒壁硌的生疼,提了警觉去看,发现还有些若隐若现的刻字在筒壁上。

她以为自己是眼花了,立刻拈着那信筒对着烛光和天光去瞧,发现的确是筒壁上有一些刻字。

一定是虞司默怕被人截获这消息,所以刻在了信筒上,这样有心之人不会细瞧这个信筒,只取了两封信以为是寻常夫妇间打情骂俏的情书,便不会多心了。

到底还是辛白筠和虞司默两个人平时的默契让她发现端倪,看来,在传信这件事上,虞司默比她要谨慎小心一百倍,往后她也得小心些,以免外人劫获了信鸽儿。

辛白筠用一个平日里切分油脂的小刀将信筒切分成两半倒置过来放在案上。

还去案边拿了平日里打香篆用的白色香灰,用细小的香勺舀着香灰在筒壁上头填进凹凸的字里去。

之后又去拿之前让那铜器世家的匠人打造的打香篆的工具,找出个最狭小的灰押把香灰抹平,又用小刷头的香扫扫走多余的香灰。

再对着烛光去看,信筒内部的凹凸雕刻的字就都被香灰的白色而显得清晰起来。

果然是一排密密麻麻的事关秣陵商会下一步动作的提醒。

“秣陵商会既成,当首先造福于民,用商会收缴的商户保证金取出一半赈济灾民,四海追随者,必会增多。”

辛白筠放下信筒,倒掉香灰,将这信筒也一并烧了。

她端坐在案前,想着虞司默这个计划,深以为然地眯了眯眸子。

对,一部分宛城商户、秣陵所有商户、周边小城的一些商户,三个部分组在一起,秣陵商会的商户名录就已经有了两千家,若是再能吸引更多他乡的商户慕名而来,只怕和孤陵互市,是迟早的事。

说起来,这商户的保证金也交了不少,商户的钱都是从百姓的口袋里赚的,如今也是时候反哺回百姓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