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学堂(2 / 2)

“要是有一条水流,能够沿着村子附近的田地流过去,到时候再挖一个大些的水池蓄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总不至于被活活渴死吧?”张云敏平静的说道。

卢村长张大了嘴,好一会儿才磕磕绊绊的说道:“女郎,这话是没错,要是咱们村子里有一条河流,那真是几代人都要享福的呀。”

“但是挖沟渠,引河流可没那么容易。”卢村长回头朝着前面一指,“我们用的就是从那座山里留出来的水,那上面还有一个村子呢,要是咱们在>张云敏笑了笑,“这件事就让我来吧。”

“要挖沟渠是不容易,但是只要人多,总能做起来的。”张云敏想了想,“你是这儿的村长,到时候我会让书吏带着你一起,先去画一条大概的路线图出来。”

张云敏招了招手,很快一个中年人就跑了过来,对方身上还背着一个小小包袱。

“这是衙门的书吏,你们可以叫他宋先生就行了。”

“客气了,客气了。”宋书吏也有些紧张,他们在衙门做事的,都是考不上秀才,当不上官的。

从前周县令在的时候,他们一天天待在县衙里,做的也都是些琐碎的事。从来没有离开过县衙,更没有和百姓打过交道。

这还是头一次和村长对接,宋书吏并不比卢村长要轻松多少。

“你去这周边看看,有什么发现都要详细的记录起来,到时候衙门会下放几个书吏,要是做的好,我另有嘉奖。”张云敏说道。

宋书吏连忙点头应是,倒是变得高兴了不少。

张云敏向来说话算数,说要在衙门里做一个食堂,每顿饭只要三四个同伴,有荤有素,还有大米饭。

只是这些饭菜不能带回去,只能自己吃了。

但食堂早上做好的包子或者烧饼,吃不完是可以带回去的。每个月下发的薪酬也确实变高了。

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是张姑娘说了,这些好处是一辈子的。永远有活可以干,永远也不会失业。

这对衙门的差役来说,实在是再好也没有的去处了。因此听张云敏这么一说,宋书吏原本有些忐忑的心情,顿时变得激动起来,拉着卢村长就开始巡视起了村子。

他们来之前,张云敏就做过一些简单的培训。

想要发展村子,不是单纯的种地就能行的,更加应该看重村子周边有什么优势,有竹林的地方可以做柱子加工。

有水流的地方可以试着养育,要是有山头或者较为平缓的丘陵,可以尝试种植果树。

要是桑树多的地方,就能做纺织,或者种麻也可以。

并不是人人都能穿得起丝绸,但棉衣和麻衣还是有的。张云敏早在当时就看见了这里一大片的棉花田,北境的人会种棉花,但是种的并不多。

北境地方偏远,棉花也不便宜,种出来许多人家存一点,打出来两床棉花被子就够用了。这被子一般人能用上好多年,谁家也不会没事就买被子用。

张云敏都忍不住叹了口气,棉花也不仅仅是拿来做被子的,到时候做枕头,做棉衣,做毛巾都行嘛。

只是工业还没发展到这一步,强求不来。

但张云敏却把这些想法和衙门里的人分享了一下,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让村子里的人有盈余,这都要按照当地不同村子的特性来做。

但是差役们可以从中引导,要是有哪些村子做出来的成绩特别亮眼,张云敏也允诺给他们更好的待遇。

宋书吏跟着卢村长砖了一大圈,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后,宋书吏有些忐忑不安的跑了回来。

张云敏此刻正坐在马车里喝茶,如今天气正好,掀开了帘子,隐隐有风从窗外吹进来。

这难得的和睦氛围,让张云敏都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睛。

宋书吏紧张的口干舌燥,自己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还是一旁的阿玉看的好笑,“宋先生口渴么,正好煮了茶,我给你倒一杯吧。”

“不,不用了,多谢姑娘。”宋书吏连连摆手,他都三十几岁的人了,但是在张云敏面前说话还是有些紧张。

“刚才我跟着卢村长转了一圈,大概都看的差不多了。他们这儿地势平坦,其实很适合种植,依我看,多种些红薯土豆,到了夏天也能丰收了。”

“但是光种这些恐怕也不行,我看他们后山一块地,长满了野草,要是能用来养鸡鸭倒是可以。”宋书吏紧张的说道。

毕竟养鸡养鸭算什么民生,基本上谁家里都能养上两只鸡鸭,只是后来战乱来了,人自己都活不了,谁还管的了鸡鸭。

现在百废待兴,百姓们连自己的口粮都没有,更别说是养鸡鸭了。

这是个好主意,只是要实行起来,恐怕难度系数不低。

“整个村子里,恐怕都找不出活的鸡鸭来了。”宋书吏感慨说道。

张云敏轻咳了一声,她想说自己空间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了。

那座小岛简直成了自动化的畜牧养殖场,里面的动物越来越多,张云敏一开始还发愁怎么处理,后来干脆听之任之。

时间一长,这些动物自己开始繁育生长,如今倒是派上大用场了。

“鸡鸭喂养,也不一定都是要用食物的,用草籽,挖一挖看看有没有地龙,都行。不过光靠这些肯定不够,一样的,要他们来衙门吧。”

“我们可以去找一些陈年的谷子,价格便宜的卖给村民们,要是有人愿意养鸡鸭,也可以来领养幼崽。”

“但是这些不是无偿的,至少要花两个铜板。”张云敏说道。

宋书吏连连点头,但是眼神却有些古怪。张云敏向来聪敏,一看就知道宋书吏在想什么,自己倒是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你觉得我不该收钱?”

“不是,不是……”宋书吏眼见四下无人,这才压低了声音,嘀嘀咕咕道:“只是觉得疑惑而已,女郎一心想要帮扶他们,就连粮食种子都是不要钱的。”

“这会儿养鸡养鸭,怎么反而要收钱了。这群人和难民也没什么区别,连吃饭都是难事,更别说花钱买鸡鸭来养了。”

“要是他们连吃饭都困难,你说这些人从衙门里领了鸡鸭,有多少是愿意把它们养大的?”张云敏问道。

宋书吏微微一怔,还真是愣住了。

战乱之中,平日里吃一口饭都困难,谁家里有了鸡鸭,就算自己能忍住不吃,亲戚邻居看见了,难道都不馋肉吃么?

“能拿出前来买苗的,至少家中还有余钱,不至于穷困潦倒,买回去就忍不住把这些鸡鸭给杀了吃肉。也正是因为花了银子,他们才会舍不得这些鸡鸭,用心把它们养大。”

张云敏难得耐心的解释道,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该知道的道理,以后这些书吏,也不能总是坐在衙门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张云敏想要提拔这些人,不仅仅只是在幽城里做事,如果将来拿下整个幽州,或者是……整个北境。

能够听得懂自己在说什么,如臂使指一样的差役,一样很难找。

就像是周县令养了这么多兵马,但是从来没想过,幽城最后能够守下来的原因,竟然只是那群平日里不起眼的看城门的士兵。

这些看上去底层的差役,在张云敏眼里反而比那些尸位素餐的上位者重要的多。

宋书吏连连点头,简直恨不得用笔记下来。

“说起来,村子里有没有年纪差不多的孩童,要是想读书的话,我要办一个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