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馋归眼馋,这村里总共加起来也没几个篾匠呀。
“大姐儿,不是老头子我不想挣这些银子,实在是没法子了!时间太赶了,人手这块,全村加起来恐怕也不大够,加上我那两个儿子,最多也就只能找出六七人来。”
这可怎么办?
纪婉清也不免跟着有些发愁了。
上辈子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他们华国可是世界工厂,不管是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是一流的。
几乎很少遇到供不上货的情况。
只要货款到位,机器一开,保准按期交货,压根都不用人家客户催的。
纪婉清也早就习惯了这种便利、高效的生活了。
这下子突然遇到这种情况,她还真有些犯难了,找别村人她也不放心啊,况且一时之间能找得到吗?
篾匠师傅本就稀少。
仔细想想看,在二十一世纪也很少有这样的工匠师傅了,基本都是工厂流水线生产。
工人们只要熟知自己生产的那一环就行了,没人要求他们独自把货物生产出来……
对呀!
纪婉清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只要篮子能顺利交货,谁管是不是哪个师傅做出来的呢?
就学习一下工厂的流水线式作业不行吗?
“大爷您听我说,我这儿有个主意,您听听看行不行?”
“哎,你说。”
纪婉清眨了眨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大爷,我对这些活计也不大明白,但我知道,要做一个竹篮子,大致就是那几个步骤,若是有说错的地方,您再指点指点。”
“第一步,是砍竹子,这个无需多说了;第二步,是把砍回来的竹子修成粗细均匀的竹蔑、竹丝;第三步,是先编个框架起来;”
“第四步,就是在原先框架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最后一步,把器具内外的毛刺儿,都用火撩一下,修整修整,最后交货。”
福禄大爷一边听一边点头。
是,这步骤确实是大差不差的,就这么来的。
“所以呀,您想想,若是您一个人从山上砍了竹子,扛回来,再自个儿把它修成细细的竹蔑,再接着编框架,最后编好了修整……是不是就得费上不少时间了?一天能编两个出来,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咱们现在换个思路,多雇几个篾匠师傅:一个人专门砍竹子回来,另一个人专门把扛回来的竹子修成竹篾,然后第三个人呢,就专门编框架,第四个人就继续编织下去……”
“比如说福禄大爷您,修竹蔑又快又稳,那您就只做修竹篾的活,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往后若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咱们还可以在村子里面建一个竹艺厂,到时候多收几个村里的小子闺女当学徒,把这门手艺好好传下去!”
竹艺厂……
福禄大爷彻底震惊了。
他听过煤窑厂、砖窑厂,甚至是石料厂,确实没听过还有竹艺厂的。
不过单从提高效率来想,如果真按照纪家大姐儿而所说的去做。
确实能够快上不少!
村里还有两个老篾匠,把这两人都叫上,再拉几个小学徒过来,也无需这几个学徒做些什么技术活,给他们砍竹子、修竹篾就行了,还能顺带把基本功多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