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娇娇就在边上看着,不摔跤,不往嘴里塞脏东西就不管。
旁边,两家人拿锄头的拿锄头,拿草刮的拿草刮,一下又一下把田往下挖深了去。
“这挖出来的泥巴回头搁哪去?”
不一会,挖出来的泥巴就堆成了小山。
刘权看了一圈,最后指了指田埂,“挖出来先扒到边上,扶田埂。”
“会不会太高了?”
刘母不免担心。
刘权目测了一下两块田和河之间的高地差,摇头,“不会,高一点关系不大,可以预防往后发大水,将咱们的鱼塘淹了。”
“对哦,这可是个大问题!”
刘母幡然醒悟,“可不能让好不容易养大的鱼给冲走了!”
“对!”
小问题被解决,两家人继续热火朝天的干起来。
田地间忙碌的村民还是不少,不多时,有人就被吸引了过来,“三光,你们挖田要种什么好东西啊?怎么还把两块田挖成一块了?”
“哥,不种什么,打算挖起来养几条鱼看看。”
“养鱼?”
这可是个稀罕事,来打听的人好奇不已,“咱们河里不是有鱼,还废心养干什么?你们这地水好,不种稻子了?”
“想吃河里的鱼得靠运气,可自己养的就不一样了,想吃可以直接捞。”刘父解释。
“那这田还是可惜了。”那人又说,“这么好的田不种稻子,稻子才是我们的命根啊。”
刘父笑了笑,不再接话。
有这想法的当然不止这一个,接连几天陆陆续续被吸引过来的村民都这么说,可刘林两家都是一笑而过,并不多做解释。
鱼塘挖好,引水渠也修上,源源不断的水从河里倒灌进来,甚至还有些自投罗网的鱼,两家人自然不会放过,把它们往里面赶。
等河水倒灌的差不多,刘权特意上山砍了一棵树和一根竹子。
树砍成五节,表面削平,又削好些个木钉,将树段并排钉在一起,又拿绳索绑严实,搭在引水渠上给村民当桥用。
竹子则削成竹片,编了个密得只能过水和小鱼小虾围栏嵌在鱼塘和引水渠相交的地方,防止自投罗网的鱼再逃出去。
“这能行嘛?”
刘父对儿子的手工还是满意的,就是觉得这竹围栏经不了太久。
刘权一点不愁,说,“没事,勤换就是了。”
“也对。”
刘父再无异议。
他们靠天吃饭惯了,当然是有什么用什么,能用就行。
两个小家伙围着田埂走厌了,此刻见爸,爷奶,外公外婆都站在一个地方有说有笑,好奇的不行,啊啊的叫唤着非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