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始(1 / 2)

翌日一早,孙明世就在早朝上提到了这件事情,拿出来讨论了一番。上次的游园会办得好,离得最近的灾区已经得到了反馈,这件事情有凤修林亲自操办,没有半点藏污纳垢的余地,各地反响都很好,孙明世也很是赞成。

小皇帝连日身体不好,就一直在内宫修养,虞生欢回到朝廷,太后就不便再临朝听政,今天这个早朝,就由虞生欢全权主持。

今天也是谢珩川作为礼部尚书第一天上班,虞生欢正好看看他的态度,看看他上任这个礼部尚书,是不是毫无余地地为了谢家,会跟自己泾渭分明。

对于广纳贤才,孙明世是很同意的,对于虞生欢徙木为信取信于民的做法还颇为赞叹,百官们担心的只是人才的选拔和后续处理,总不能让这些人直接入朝为官。

虞生欢解释道:“本王下令选拔的人才,大多是能工巧匠,直接入朝为官是不可能的,本王准备重新设立一个部门,独立于现有部门之外,专门管理卫明国的新奇制造、普及、以及应用。”

“这样也不是不行,但是……”孙明世捋了捋胡子,陷入了沉思,“这由谁来管呢?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却又要找一些懂得其中关窍的人去管理,除了殿下,朝中似乎也没有哪位同僚有这个能力了。”

“本王亲自来就是了,再挑一些人过去兼职即可,”虞生欢顿了顿,一双眼睛有意无意地往,发现诸位臣工之中,有些也并没有为朝廷办实事,但是俸禄却照拿,这样可不行。”

她的笑让人想起了不久之前她敲诈满朝文武的模样,看起来简直奸诈极了,右眼角下原本有些妩媚的泪痣更是显眼。

“那全凭殿下做主了,若有臣等能帮忙的,殿下尽管说就是了。”孙明世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是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主意了,万事开头难,或许后来会慢慢地有更好的完善方式。

虞生欢看没什么人反对,刚准备宣布散朝,果然就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了。

“微臣觉得不可。”正是今天刚上任的礼部尚书谢珩川,义正言辞,一丝不苟。

这还是虞生欢和谢珩川的第二次正式见面,他今天衣冠整齐,丝毫不乱,正二品官员官服上的锦鸡图案精致明艳,却叫他一张脸艳压了。

虞生欢彬彬有礼:“谢大人请讲。”

谢珩川行礼,然后字正腔圆道:“臣以为,天下能工巧匠齐聚,必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殿下公务繁忙,一个人来管理,只怕是力不从心,所以这件事在开始之前还要好好将细节敲定,还请殿下详细说一说该在朝廷中选些哪样的人去管理?”

这确实是个问题,虞生欢这几天也在思考,只是还没得出个完整的章程,只有一些片段,她便坦然道:“这件事本王尚在思虑,过几日再给答复,总之先把人才选拔出来……”

“三思而后行,是当政者该有的觉悟,殿下这般草率,根本就是临阵磨枪,只怕来日选拔出了人才,也只会因为安置不妥而生出动乱,难以让臣等信服。”谢珩川毫不让步地盯着虞生欢。

虞生欢愣住了。

这是什么逻辑?就因为自己一件事暂时没想好,就说自己草率?还上升到以后的事情?

虞生欢也不是善罢甘休的人,直接道:“既然礼部尚书大人急着要听,那本王就告诉谢大人本王准备了一些什么。”

“此部门造指导,并不任实职,六部所制衣食住行四大类,全部投入市场,作为皇家商铺,充盈国库。这四部所盈利润由户部尚书凤修林主管。其余的二部本王还在思虑,但是人选很快就能敲定。本王只是想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给诸位……”

谢珩川面不改色,继续逼问:“那请问殿下,国库尚不充实,这些工匠要吃要喝,更要饷银,殿下准备从哪里拨出呢?”

虞生欢再一次被打断了说话,心里不爽,听谢珩川依然是咄咄逼人,不由得止住了话头,冷笑了一声:“之前王林两家被抄,所得钱款到现在还没计算完毕,那是一笔巨款,只是还未归库罢了,若是这笔巨款还喂不饱区区几个匠人,那就多抄几家不就好了?”

虞生欢语气不善,显然是动怒了。孙明世听了出来,拖着不太好的身体就站了出来:“殿下息怒,谢大人心直口快,也是初入官场,您莫要动怒,更不要说气话。”

刚刚那句要抄家的话,如果被有心人解读,这恐怕就是衡陵王府和谢家要开战了。

虞生欢没看孙明世,谢珩川也没过多在意劝和的老丞相,两人互相对视着,更是对峙着,像是战场上两家主将之间,一点就燃。

人人都知道谢家和衡陵王府在根本利益上有冲突,谢珩川就是谢家来制衡虞生欢的一枚棋子,谢家远在陈郡,只怕还惦记着控制小皇帝将来亲政,能分母族一杯羹呢。这两家掐起来是迟早的事,虞生欢和谢珩川就是先锋。只是让众人没想到的是谢珩川这才刚到京都,刚刚上任就要和摄政王正面对抗。

他可连脚跟都未站稳。

对于两边的战争,朝堂上多的是人看好戏,秦方域就是一个,他本就代表着军方,内政不需要、也还轮不到他插手,加上他本来就不喜欢心思弯弯绕绕的虞生欢和过于板正的谢珩川两人,看他们掐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凤修林目前还是个局外人,虽然没有看戏的意思,但是也看得兴致勃勃,乐在其中不自知。

于是僵持了许久,都没人出来劝架,孙明世被忽视了,也是进退两难。

这时虞羲都站了出来,笑着当和事佬,道:“殿下,谢大人,何必闹得这么僵呢?广招贤才是好事,小事上难以敲定那就慢慢来,有利于家国大事的计策,当然不急于一时。谢大人今日也是第一天上朝,殿下不妨多多宽宥,他也是一片赤胆忠心为了卫明国。谢大人也没有恶意,只是说话过于直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