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为信(1 / 2)

“一场游园会,一共所筹善款有三百五十八万两,经过户部统计,已经划分到了八十个贫苦地区,一切都由户部和丞相大人亲自统筹,娘娘可以亲自看看。”

和宁殿内,虞生欢在和太后说话,珊瑚奉了茶之后,也在太后的授意之下退出去了。

太后啜了口茶,道:“不必了,哀家信得过你。”

静了好半天,太后才道:“自从你那次死里逃生之后,哀家也察觉到了你的不一样,这次游园会过后,哀家确实也看了你的能力。”

虞生欢恭敬道:“娘娘谬赞。”

太后笑着,却不似往日的随和亲切,倒显示出几分上位者的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她慢慢道:“哀家也知道,你们年轻人想法多,你费尽心思办这么一场游园会,也不会只是想讨哀家这个老太婆的开心,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你生母早亡,哀家也算是将你抚养长大,清楚你的性子,你以往对哀家也是直来直往,不必担忧哀家会不高兴。”

虞生欢愣了愣,然后站起身,向太后落下一礼:“不管太后娘娘信不信,臣作为卫明国的摄政王,唯一的心愿便是看着卫明国成为三十六国之首。那次太学生想要臣的命,臣与先生定下了三年之约,臣将卫明国治理好,交还给陛下,先生便替我退了太学生,臣如此讨太后欢心,也是为了得到太后的许可,让臣放手去做臣想做的事情。”

“臣字为长霖,依然想像甘霖一样润泽百姓,还请太后给臣一个机会。”

“错了,”太后皱起细长而温婉的眉,语气有些严厉,“你说错了。”

虞生欢没有抬头,等着太后发怒,她一直觉得太后只是个和善的大家闺秀,只要自己将她哄开心了,她就会顺着自己的意来,但是今天,太后一直在逼自己显出自己的真实目的,或许她早就看穿了自己的目的,只是在等自己开口,现在她陪自己演不下去了,只能率先捅破这层窗户纸。

虞生欢听到太后走了过来,步履端庄,腰间的禁步发出细微的声响,一如往常。

她把虞生欢扶了起来:“哀家说你说错了。”

“你本就是先帝亲自委任的摄政王,在陛下没有长成之前,这卫明国的内政都由你做主,你又为什么来讨我的允许呢?”

虞生欢愣住了,看着太后的眼睛,明净如秋水,好像能看穿一切,里面噙着慈爱——对虞生欢的。

“于公,你现在有着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力;于私,我也算是看着你长大,算是你的半个母亲了,想做什么,你当然可以放手去做。”

“只是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太后轻声细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绝对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以身犯险。”

*

虞生欢走了之后,太后传了珊瑚进来伺候自己午睡。

“娘娘,还要给先生回信吗?”

太后没好气地说:“回什么信?那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除了为他的宝贝学生写信来劝哀家,还有什么时候在乎过哀家的福寿安康?生欢要什么,哀家都给了,不必给那个老家伙脸,避避嫌也好。”

“也好,娘娘说什么便是什么。只是……奴才见摄政王有不少新奇点子,不知道会想出什么新花样来。”

“再怎么新花样,只要不危害到谢家,哀家也不便插手了,哀家本就是后宫里的人,这次若不是情况特殊,无人主持,哀家也不会去趟这趟浑水,现在川儿已经入京,哥哥若是对谢家还有什么期望,也该由川儿去和衡陵王府周旋,哀家是不便当什么恶人了。”

“是。”

*

是夜,虞生欢躺在**,翻了好几个身也没有睡着。

太后那关这么轻易就过去了,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且太后还有着对自己的莫名关切,虽然原主被太后抚养过一段时间,但是终究是因为家族利益,而不能处于完全的统一战线。

衡陵王府和谢家,应该是先帝早就布好的两步棋,彼此牵制,但是现在两枚棋子竟然显示出同心协力的模样,虞生欢倒是难以明白了。

算了,自己答应先生的只是将卫明国治理好,这种党羽之争只要在三年之内尽力避免就好了,三年之后自己抽身,随便去哪里都好,由他们去斗。

当务之急,还是想一想改革如何进行才好。

改革变法……商鞅的路子吗?毕竟那是比较成功的先例……虽然商鞅本人的下场比较惨。

正好有个现成的典故可以用。

*

饭后悠闲的下午,趁着入冬之前最后的一点阳光,家家户户拿被子出来晒,已经是农忙之后,连庄稼汉都闲了下来。

坊间说书的将虞生欢的一系列诡异变化当做素材流传开来,说是前两年贪官当道时,是摄政王正在韬光养晦以等待时机,现在上天显灵,摄政王终于要发威了。

说书人讲的唾沫飞溅,突闻外面有人喊道:“摄政王在城门口赏钱了!!!”

谁也不知道那是谁喊的,只知道这一嗓子直上云霄,将半座城的人都引了过去。

看热闹的人群熙熙攘攘,如大军压境一般,黑压压地一片,路过户部尚书府时,一位寻常的妇人拉住了其中一人,问道:“这是做什么去?”

“您还不知道呢?听说摄政王在城门口撒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