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颗糖(1 / 2)

嗜甜患者 迟非 1943 字 3个月前

丛蔚火了。

至少在学校里火了。

元宵灯会,去玩的不止裴寂他们几个,学校里百分之八十都是本地孩子,从小就在樊城长大,这元宵灯会是陪着他们一块长大的传统活动,小时候跟着父母一块去,长大了就约着同学一块去,熟门熟路的就跟自家院子似的。

猜灯谜赢花灯的活动是在高台上办的,一个木头搭成的正方形高架台,游客就围着台子四周看热闹。

丛蔚勇闯灯谜关卡的场面,被学校不知道哪个学生给拍了下来,传到了班级群里,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丛蔚上学的时候,觉得沿路就有人朝她行注目礼,窃窃私语。

她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衣服,有些纳闷,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

“你们说老耿会不会让丛蔚去参加今年的语文竞赛啊?我们学校一直偏理,语文竞赛头名一直被七中垄断,我觉得要是丛蔚参加,那今年就有得好看了。”

“我倒觉得可能性不大,卢雯雯想让丛蔚去参加数学竞赛,丛蔚自从来学校,三次考试,两次数学满分,一次扣两分,此等逆天成绩,简直就不是正常人。”

“可拉倒吧,我告诉你们,现在数学、物理、化学哪门课老师不想拉丛蔚去比赛,人就一个,先让他们抢吧。”

一大早还没进教室,就听见赵其辉和方博几个人在那里叭叭。

看见丛蔚进来,纷纷冲她竖大拇指:“丛蔚,厉害了,太给咱们长脸了。”

丛蔚满脸茫然,还没问,一阵小旋风从身边卷过,姜杳杳的书包都垮到了胳膊上,两只手拉着丛蔚,喘着粗气:“信息时代的消息传播可真快啊!我就睡了一觉,起来发现所有群都在传你昨天晚上猜灯谜的视频!热度太高了,受不住受不住,你看看,已经有好几个人给我发消息问你的事儿了。”

丛蔚笑。

【我能有什么事】

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放,掏了作业本出来,然后从桌子上抽出英语书,翻到后面的单词表默不作声地开始看。

姜杳杳啃着香辣粉丝馅的包子,感慨:“总之你就是火了,原先你是在年级出名,现在你在全校都得出名。”

大概是同学们的嘴都开过光,中午午休的时候,耿越果然来找了丛蔚,说的就是竞赛的事。

如大家猜测那样,好几门课的老师都来找了耿越,旁敲侧击问今年的竞赛能不能让丛蔚参加。

三中是个省重点,但是综合成绩并不是很亮眼,无论是每年的竞赛,还是各种校际联考、省考、区考、竞赛,总是三四名左右的徘徊,没办法更上一层楼,不温不火的始终就只能在这么个高度。

“是这样,竞赛不仅仅可以帮你在高考的时候加分,当然,我相信加分这件事对你而言也不重要,但是竞赛取得名次,学校也是会给予一定的奖励的,还有一些奖学金。你出去跟别人比赛,也可以认识更多更优秀的人。”

耿越苦口婆心,内心里当然希望丛蔚参加语文竞赛,可别科老师都找上门了,太偏心就显得刻意了。

丛蔚按按手机。

【我想想】

“是得好好想想,像数学和化学的是时间比较接近,可能就只能选一个,不过语文的时间跟其他科目都不撞,还是有时间准备的。”

一出办公室,转弯就看见裴寂拿着个水杯在拐角等,一边等,左脚一边点着地,像是站了挺久一会儿了。

见她出来,水杯递过去,不烫不凉,温温的刚刚能喝。

“耿越找你说竞赛的事儿?”

点头。

“参加竞赛的话,以后的晚自习就要单独上,实验室旁边那个小教室,就是专门给竞赛学生补课的,每天从下午五点四十到晚上九点半。你要想参加是没问题,我就是怕你吃不消。”

【竞赛的好处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我可能要回去跟我爸商量一下】

丛蔚说的是个大实话。

加分也好,奖学金也罢,其实于她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

就像裴寂说的那样,关键要看她吃不吃得消。

进教室前,裴寂拉住了她,神神秘秘:“反正午休还没结束,咱们先出去一趟。”

丛蔚怀里还抱着水杯,什么都没说就被拉走了。

学校门口的保安正举着旧手机看小说,余光看见有两个学生从里面跑出来,立马把手机往桌上一扣。

“干什么呢,午休时间往外跑,有假条没有?”

学校规矩,每天中午一点钟打了午休铃,就不让学生再随意进出学校了,就怕他们中午溜去网吧偷偷打游戏,教导主任和副校长经常乔装打扮,在学校附近的网吧和游戏厅捉人,有时候还能在后巷捉到早恋和打架的。

中午那个时间,一捉一个准。

“回家拿作业,刚刚在办公室挨批挨了半天,您通融通融,我们马上就回来。”

中午不像上课时段那么严格,找了合理的理由,出去一小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赶紧去吧,一会儿该上课了。”

两个人前后出了校门口,裴寂往身后看看,走了挺远,也瞧不见保安了,一把抓住丛蔚的手,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跟我来。”

过了漕湾大桥,绕进一片居民楼里。

是老式的筒子楼,一栋一栋林立着,穿过这一片居民楼,后面有一个老房子改造的小院。

小院子门口挂着个木牌:拙。

“昨晚上那盏灯王,还记得吧。我看你喜欢,就找朋友打听了一下制作者是谁,这里是个工作室,那盏灯王就是这里的大师傅做的。灯王被人赢走了,咱们也不好去找人要,毕竟输就是输了,所以我想,来这儿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好看的灯,能进你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