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条(1 / 2)

丑后 秦越27 1676 字 2个月前

等再返回庵堂前院时,凌无双远远瞧见大槐树下,谨言同她母亲林氏不知说了什么,林氏正笑得高兴,这样的场面,让她心中一暖,不管将来的路有多难,只要自己能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就算再难她也能甘之如饴。

谨言察觉到她的目光,扭头看了过来,眼神中含着柔和的笑意,林氏站起来冲她问道,“芮晗你和不悔师太说了什么?”

那些朝堂上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凌无双并不想让林氏知道,怕她因为担忧而寝食难安,遂换了个话题反问,“娘您刚才和谨言在聊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一边说着一边就上前挽着林氏的胳膊往庵堂外走,林氏又笑了起来,“谨言跟我说他小时候的事情,真没想到,他这么稳重的一个人,幼时也是个混小子,把他爹娘可气得不轻。”

凌无双不知道林氏是怎么和谨言聊起这个的,她有些关切的看向谨言,见他露齿笑了笑,示意她不打紧,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也不是一提起小时候他就只剩下伤心难过,她这才放下心来,同时也有些好奇,小时候的谨言是什么样子的。

北上这一路,凌无双一行几人辛苦奔波,白天马不停蹄的赶路,只在中午的时候在路边找个树荫的地方歇息一会儿,吃点儿干粮充饥,又继续接着赶路,到了晚上,要是附近有城池村落就入城入村去找个歇脚的地方,若是在官道上,就只能将马车停靠在路边将就一晚。

凌无双、林氏及兰草三个自然是歇在马车里,谨言几个则是轮流守夜,然后在火堆旁靠着树打个盹。

南下江淮的平南伯一行也好不到哪儿去,等马车到了知府别院门口时,父女俩俱是有些灰头土脸,好在江淮的雨已经停了,否则还要更狼狈些。

敬王携一众朝廷派来的官员正准备出门去办公事,刚好撞见了从马车里下来的平南伯。

“姨父?您怎么来了?”

即便敬王的姨母肖氏已经同平南伯和离,但敬王照旧还是称呼韩耀一声“姨父”,等他见到平南伯身后探出头来的韩素英时,惊讶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怎么回事?大表姐怎么也跟着来了。

父女俩一起站在敬王跟前,皆是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一礼,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表面上的功夫还是得做的,免得惹来是非。

“殿下,许久未见,近来一切可安好?”

见平南伯这般端着没有对自己说教,敬王瞄了一眼他左右的朝臣,右手握拳捂着嘴咳嗽了一声道,“多谢平南伯关心,本王一切安好。”

说完又悄悄冲韩素英挤了挤眼睛,他可是从贤王那里得知了二人即将成婚的消息,想着贤王既是自己的二哥又是自己的大表姐夫,他就觉得有趣的很,这不就是俗话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韩素英无语地瞪了敬王一眼,示意他正经一点,就听得平南伯道,“下官此次前来是受陛下旨意接替殿下主持赈灾一事,难道殿下没有收到陛下的密旨?”

“密旨?什么密旨?”敬王皱起了眉头,难道说这中间被什么人给拦截了?该不会是太子?

平南伯也是忧虑起来,没有那道密旨,敬王虽然也可以如常返回自己的封地,但也仅仅只能在封地之内屯兵自守而已,要他帅兵一路北上救驾,恐怕没有了密旨作为凭据,那便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图谋反,若是失败,就算他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可当下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看一步想一步走一步,平南伯暗叹了一口气道,“大概是下官记错了,不过圣上让下官给敬王带了几句话,等敬王外出办完公事回来再说也不迟。”

敬王的确有公事在身,也不好叫其他几位大人久等,同平南伯寒暄了两句,就让管事迎平南伯父女俩进屋,安排好他们的住处,自己则是骑上马就同几位大人一道去了淮城外的村落,最近匪寇在各地村落猖獗,还未找到解决之策。

花厅里,闻讯赶来的贤王及韩松两个神色各异,一个是喜出望外满面春风,一个则是大祸临头无所遁形。

贤王同平南伯恭恭敬敬地抱手作揖寒暄道,“平南伯这一路辛苦。”

说着目光就不时地瞄向韩素英,平南伯自然清楚他心里在想什么,也不想做那等不解风情之人,向贤王回了一礼就对身后的韩素英道,“你且去吧,不用管我。”

韩素英羞红了脸,垂下头去,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贤王耳朵也红着,可其他的一切都不及他此时的喜悦,他不管不顾地上前拉住韩素英的手就往前院的花园里走,找个偏僻的角落说悄悄话去了。

那边贤王及韩素英刚走,这边平南伯就坐回到椅子上,喝了一口茶水冲门口站着的韩松喊了一声,“过来!”

韩松最了解他家老头子不过,脾气怪得很,生气的时候就是这样不温不火的,让人很难瞧出来,若是瞧不出来还要继续招惹他,那后果可想而知,跪祠堂都是轻的。

如韩松这般脸皮厚的人,世上实属罕见,他腆着脸狗腿地跑到他爹身后,又是揉肩又是捶背,笑嘻嘻地问他爹,“谁惹您老人家生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