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心薄幸(1 / 2)

上朝的时辰到了,齐嘉却迟迟未现身。

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两日朝中风云迭起,先是左相因为皇后被禁足的缘故告假了几日,今日刚现身。礼部尚书魏大人却又被禁足家中。

鸿胪寺卿张应华兀自低着头,一言不发。

有好事者伸长了脖子打听,“我说张大人,魏尚书一向器重您,可曾嘱咐您什么?尚书大人突然不在,我等没了主心骨,心中惴惴不安呐。”

张应华沉着脸,压低了声音斥道:“你我都是皇上的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要什么主心骨。休要再胡说八道,小心脖子上的脑袋。”

那人平白被他训斥一通,悻悻地缩回了脖子。

端王站在右上首,一直留心观察着后面的动静。隐约听到张应华的话,心中顿时有些不好的预感。

他侧过身,刚迈出一步,却突闻“皇上驾到”。

众臣高呼万岁,他不得已撤回步子,与众人一同跪了下去。

齐嘉一抬广袖,“众爱卿平身!”

不等众人站稳,他又肃穆地道:“朕自登基以来,唯恐愧对先祖社稷,有负黎民百姓,故而励精图治,朝乾夕惕,上行天道,下顺民意,唯恐有不慎则失民之意,悖天法之道。

“唯今却有一事,令朕左右为难,不知所以。朕今日广开言路,听道于朝,望众爱卿畅所欲言,不吝珠玉!”

众臣悄悄对视一眼,皆道:“微臣遵旨!”

端王站在阶下,低眉颌首,心中隐隐不安:齐嘉莫不是要废后?!

若是向清欢被废,将来他登基之后,将她重新捧回后位便不容易了。齐嘉这蠢货,只知皇后美名在外,却不知她真真儿是天命凤格。曾经有高人给皇后算过,得此女者得天下。

如今看来,这批语一点不假。齐嘉同她夫妻一年有余,却不曾与她圆房,故而坐不稳这皇位。不过不要紧,等到他登基,向清欢绝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齐嘉瞟了端王一眼,冲李德全抬了抬下巴。

李德全会意,高声唱喏:“宣内务府总管——赵冼上殿!”

众臣窃窃私语,有胆儿大的,还悄悄拿了眼去瞟左相。

瞧着皇上这阵仗,十有八九是冲着皇后去的。怪不得左相今日破天荒地来上朝,原来是来最后搏一把的。

察觉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左相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赵冼早在殿外等候,听到宣召,不慌不忙走近前来。

“微臣叩见皇上。”

齐嘉道:“赵爱卿免礼。朕之前让你查的案子,说给众位爱卿听听吧。”

赵冼道:“微臣遵旨。”

他爬起身来,环视殿中一圈,却不言语。

众臣好奇地盯着他,只见他突然伸出一只手,径直指向右前方,“皇上,魏常在的奸夫,乃是端王殿下。”

满朝哗然。

端王脸色遽变,大声斥道:“赵冼,你胡说八道什么?!”

赵冼拱手一拜,道:“皇上,微臣没有胡说,是魏常在亲口招供,称端王借着探望魏太妃之机,与她在咸福宫幽会。她腹中的孩子,正是端王殿下的骨肉。”

思及魏常在已死,端王冷静了下来。

“皇上,臣与魏常在并无私情,还请皇上明察。至于赵冼,他明知魏常在已死,死无对证,便要将罪名安在臣身上,分明是血口喷人。”

齐嘉看着他急赤白脸辩解的模样,眼中添了两分笑意。二皇兄若不是生在帝王家,去做个唱戏的优伶想来也不差。

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赵冼道:“皇上,端王不见棺材不落泪,微臣想请证人上殿。”

齐嘉当然应允。

端王迅速在脑中过了一圈,有可能泄露此事的知情人都死光了,心中顿时安定不少。

不多时,背后有轻柔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听着动静,似乎是个女子。

众臣不敢回头,只敢在那女子经过时匆匆瞟一眼。这一瞟不要紧,险些吓得魂不附体。

端王猛地一抬头,顿时愣在了当场。

此时朝阳初现,霞光万丈,将那女子的眉目镀成金黄的一片,浑然看不清楚。可是她的身形、姿态、步伐却眼熟的紧,越看越像……

那女子越走越近,扑通一声跪下,凄然道:“罪妾魏嫣然,叩见皇上。”

终于看清了她的脸,端王大骇,“你……你是谁?”

魏常在抬起头,“表哥,我是嫣然啊,曾与你海誓山盟的表妹啊,你不记得我了么?”

她语气轻飘,神色凄凄,端王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皇上,臣不知此人是谁,但她绝不是嫣然。嫣然已经死了,臣让人将她安葬了!皇上……一定是赵冼,是他在此装神弄鬼!赵冼,你好大的胆子!”

看着他惊慌失措的表情,赵冼摇了摇头,道:“皇上,端王和魏太妃为了逃罪,欺骗魏常在作假口供,并饮下剧毒。微臣及时发现,才救下了魏常在。”

众人恍然,又瞧见端王六神失主的模样,不由得便信了。

端王面如金纸,汗水如小溪一般渗入领口,一双眼狠狠地盯着魏常在,恨不得将她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