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家书(1 / 2)

初夏的邺城,气候格外宜人。

日落时分,阳光不烈不薄,温和柔软地铺洒在大地上,连风儿都是小心翼翼的,如素手拂面,轻柔地不带起一丝衣襟。

向清欢身着宽松的水红长衫,靠在殿门口的回廊上赏斜阳,长长的秀发柔柔地垂下来,偶尔落下一两滴水珠。

碧玉站在一旁干着急,皇上不在,娘娘简直要撒欢儿了。

这刚刚出浴,头发还没绞干,偏要出来看什么落日。

鞋袜也不穿,趿拉着净室里的软缎面千层底就出来了,行走间能看见娇娇嫩嫩的后脚跟,这要让人瞧见了可怎么是好。

“娘娘,天儿虽热了,晚风还是凉的,咱进屋去吧。”

“不要,再看一会。”向清欢踢踢踏踏地穿着鞋,柔柔的裙摆不时打在小腿上,舒服又惬意。

“娘娘,咱今日刚回宫,本就旅途劳顿,再受了寒可如何是好。顾听大人还在外面听候您差遣呢。”

“哦对,顾听。他现在在哪儿呢?”

碧玉偷笑,就知道提他管用。多大的人了,还跟做姑娘的时候一样,没人拘着就任性的很。

“方才您沐浴,顾大人为了避嫌,到宫门口候着。现下应该还在那儿。”

呃,至于跑那么远吗?还是说暗卫已经耳聪目明到这个程度了?

唔,反正齐嘉说可以尽情使唤他的,到时候试试他不就好了。

“你去寻他过来,就说本宫有事找他。”

“是,奴婢这就把顾大人找来。”

不多时,碧玉进殿,后面跟着人高马大的顾听。

“卑职见过皇后娘娘。”

“免礼。”

“谢皇后娘娘。”

顾听礼仪妥帖,中规中矩,向清欢却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

她一点儿不喜欢顾听的声音,干巴巴、冷飕飕的,一点也不圆润。

“顾大人,本宫叫你来,是有一事不明,不知顾大人可否直言相告。”

“娘娘请讲。”

“本宫知道,顾大人身份特殊。可皇上既命你在丽妃一案上助本宫一臂之力,本宫便冒昧问一句:不管查到什么,顾大人都会坦白相告吗?”

“会。”

向清欢:……给点面子好吗?这样子显本宫问得很多余哎。

“……好。那本宫命你从明日起暗中跟着钱良,将他的日程细细报于本宫,包括但不限于:去了哪儿、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还有,查到了什么证据。”

“卑职遵命。”

估摸着顾听走远了,碧玉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娘娘,奴婢听说,暗卫只听命于皇上。他说的会是实话吗?”

“无妨,真真假假,到时便知。”

宗人府,钱良刚带医女看过丽妃,便惊闻皇后回宫。

呼,好险,差一点被发现。

虽说皇后为了取悦皇上,会力保丽妃。可是这等皇家私密,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苏叶啊,你刚才可看清楚了?千真万确?”钱良直勾勾盯着医女,再次确认,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出差错。

“回大人,千真万确,奴婢再三确认过了。”

“很好,那我便放心了。这几天,你先不用当差了,回家避避风头。我已经跟太医令打过招呼了。此次你立了功,本官会在皇上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的。”

“奴婢谢过钱大人。”

“好了,快些走吧。”

苏叶拜了一拜,提起药箱,快步出了宗人府。

钱良松了一口气,如此一来,丽妃还真是被冤枉的。

可是,这等理由哪能宣之于口,还是得继续寻找其他能脱罪的证据。本案虽蹊跷,可说到底也简单,不过涉及两三人罢了。

那个小侍卫是关键证据,虽然他死了,可死人也有死人的好处。

“来人呐。”

立时便有人上前:“大人。”

“那小侍卫的家里,可派人去过了?”

“回大人,去过了,家里没什么人了。他乃家中独子,去年父母双亲去世后,便一个人生活。他本是洛阳人氏,考上武进士以后,举家搬迁到帝都。家族子嗣单薄,无伯叔兄弟,与远方表亲也多年未来往了。”

“哼,还真是干净。他年纪也不小了,为何不娶亲?”

“奴才查过了,原是有未婚妻的,是城南张屠户家的女儿。年前,他的父母双亲未去世时,曾张罗着给他成亲。未料成亲前几天,这张家女儿突发恶疾,药石罔灵。”

“张屠户病急乱投医,找了一野僧算看,说是两位新人五行相克,导致新娘邪物入体,不能婚配。人命关天,两家一合计,便退了婚。那张家女儿后来还真好了,转过年来便许了人家。”

“那张家女儿,真生病了?”

“是,街坊四邻都亲眼见过,那张家女儿浑身赤红,呼吸急促,接连呕吐数日,直至厥脱不省。”

“两家后来可还有什么往来?他叫什么来着,哦,许怀义,平素还与何人交好?正值壮年,又是练武之人,既无妻妾,难道连个相好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