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一推(2 / 2)

郡主降临 大长公主 1748 字 3个月前

“这件事你莫担心,本宫自有办法。”

“我能教什么?”徐诺心虚地说,这培养未来的皇帝,关系的可是一个国家,甚至上亿人的未来啊!这个压力打得徐诺有点手足无措。

大长公主看出孙女的顾虑,“本宫都听说了,就你在春晖书院教得那些便可以!还会有其他老师的,你不需担心误人子弟。”大长公主沉了沉,“还有一个原因,本宫终究是担了这护国之名,总不能看着未来储君是个草包,将祖宗基业葬送在他手里,相信祖母,你做这太傅无论是对你,还是对大齐,都好!”

“只是如此一来,我每日出入宫中,与皇帝碰面机会增多,还有那太后,孙女担心。”

“不要担心,祖母都想好了,每日我和阿瑾轮流陪你进宫,也不需很久,到你们成婚,便可推了,左右不过个一年半载。”

徐诺红着脸,“就怕请神容易送神难!不那么好推。”徐诺忧心忡忡。

“怎么不好推,你有孕了,便没法教了!”

徐诺红着脸躺了下来,教小孩子,她确实没有什么经验。

年三十一早,众人起的都比平日里早,慕容瑾和徐诺指挥着奴才们将寿安宫布置一新,慕容瑾便随着大长公主一同前去祭祖,太皇太后、徐诺这些外姓人是不需要参加的,二人便留在寿安宫中。

按照大齐的传统文化,旧年最后一日祭祖,新年第一日祭天,皇帝带着慕容氏宗族一干人等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祭祖仪式,一次次的献祭与跪拜,庄严肃穆,只求祖宗保佑大齐江山基业长青,两个时辰,三献九拜之后祭祖仪式结束,慕容远回头扫视,不由得皱起眉头,整个宗族,包括年近花甲的姑母,年愈古稀的叔公都是一脸庄重,身形挺拔,而他那几个十来岁的儿子,却各个面露疲态,仪容委顿,皇帝压下不悦,带领众人退出祠堂,一旁的大长公主嘴角微翘。

按照流程他们需要在祠堂外的偏殿里共进午餐,整个餐间,慕容远与几位兄弟谈起了幼时随先皇每年祭祖时的一些趣事。

大长公主开口,“皇帝自幼便早慧,小大人一样,本宫记得,那时皇帝第一次参加祭祀,不过五岁,才这么高,就跟五皇子这么大吧,便知道祭祀祖先的重要性,从不需要奴才们叫,卯时不到就自己爬起来,那么小的人,整个流程下来一丝不苟!”大长公主一边说一欣慰地笑。

皇帝也回忆起了幼时之事,“是啊,可不就是跟五皇子同岁!”皇帝看着一边还要乳母喂食的五皇子,和几个对着一桌子素食挑三拣四的儿子,越发觉得不顺眼,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吗?怎么他的儿子没一个像他的,“是姑母你教得好,朕能有如今,全赖姑母教诲。”皇帝似乎是被自己的话提醒了,“姑母,朕这几个儿子是否可以拜托姑母教导?”

大长公主惊慌起身,想要跪倒,皇帝出言阻止,“姑母有话坐着说,今天这堂内都是一家子,没有君臣。”

大长公主听闻也不矫情,坐了下来,“本宫老了,精力不济,这群小子,本宫可吃不消,皇帝还是饶了我吧!”

皇帝听闻面露失望,他说之时便想到姑母很可能会拒绝,见皇帝面色不好,一旁的老成王笑着说,“也不一定非得天骄,皇帝给几位皇子选个靠谱老师就可以了。”

“朕原也是这么想的,可是耿老年纪太大了,精力不济,体力也跟不上,十日有七八日都是告假的,其他老师都畏惧他们几个小魔王,畏缩着不敢管教。”

一旁的大长公主心说自己这个老师也惯会躲清闲,他每两三天就到公主府报道,一来便赖着一天不走,也没见他疲累。

“那便再摘选些有学识,有胆量的!”叔公笑着说。

“哪里那么容易,朕满朝文武都观察两年了,也没选出来一个!”

“陛下不要盯着朝廷,朝中之人为臣可以,你让他们给皇子讲为君之道,怕不是要把皇子都培养成一个个谨小慎微、察言观色之徒!本宫以为可以让耿老先生推荐一下,看他的弟子中有没有合适的?”

“姑母倒是给了朕一个新思路!”

“若说这耿老最近也是胡闹了些,老朽听说他拜了你那孙女做老师,还为她改了家训?”老成王笑着摇了摇头。

慕容瑾在一旁看着,初时他还不懂姑母之意,话题进行到这里心中了然,自己再加把火吧,“确实,叔公得劝一劝,前几日在公主府遇到耿先生,捧着诺诺一篇文章涕泪横流,着实惊了本王!”

众人听闻来了兴趣,皇帝明显其中好奇心最强的一个,开口问道,“是什么样的文章能让耿先生如此?”

“臣弟只是扫了一眼,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最后的几句,似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慕容瑾说完再看堂中众人,皆是一脸惊骇,大长公主见众人如此神色,知道火候够了,忙清了清嗓子,岔开话题。

上首的慕容远忍着心中震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不正是为君之道吗?看来自己被表象所惑,舍近求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