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石女案再添线索(1 / 2)

次早,两人太过乏累,直睡到隅中时候方醒,索性早午饭并做一顿,吃饱了再坐马车上路。

一路颠簸,二人时睡时醒,昏昏沉沉的,日暮时分才到安吉县境内。

路过一家茶棚时,多是上了年纪的男人点了一盅茶,津津有味地谈论石女案。

原来刘翠红之死已传到安吉老家,应硕便吩咐车夫停车,再叮嘱姜棠:“你在车里坐着,不许打起侧边帘子,有什么听不清的地方,待我回来再学给你听。”

说罢,他自下了马车买了一盅茶,挑了个空位坐下。

“听闻刘翠红被打捞上来时,月匈被割去,身上深浅不一的刀口,加起来九九八十一刀,真是惨不忍睹。若说她一心投江寻死,肯定不会拿刀割自己。还好钱塘县令英明神武,将其丈夫和公婆捉拿归案,还了她一个公道。”

割去月匈,全身还有八十一道刀口?

卷宗以及仵作验尸并未提及这些外伤,只说刘翠红毒发毙命,赵立仁及其公婆的口供也有疑问,这群人从哪听来的消息?是自己添油加醋瞎胡诌逞口舌之快,还是赵家买通了仵作?

刘翠红的尸首很快就被火化抛江,后一种可能性极大!再结合乾华道人说采血炼丹是受皇室人指使,药引子——刘翠红殒命,皇室中人密令钱塘县令速速结案,赵立仁和其父母坐牢也极为自在,说明定是有人知会三人坐一时牢,得一世利!

“刘翠红实在是可怜,两结两离顶多是被人说三道四,这第三回结婚,好不容易嫁了个有钱少爷,哪知命都丢了。可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

“也不一定,刘翠红娘家人整日闭门不出,女儿在外都丢了性命也没人过问,派个舅子去,争争家产,比什么不强?”

应硕一口干了整盅茶,站起来拱手道:“诸位叔伯大哥们,你们可晓得刘翠红娘家在哪?”

“你这后生,找她娘家人做什么?”

众人齐对外地口音的俊俏男人心生警惕。

应硕温声道:“翠红姐人心善,曾借了一两银子给我。我出去卖了半年货,昨儿才回钱塘县听到她走了的消息,也没能送她一程。她那婆家全是黑心肝的,我得把银子还给她娘家人。谁要能行个方便带我前去,实在是感激不尽。”

“巧了,我就住在刘家咀,可以带你去。”

应硕道了谢,领着高个汉子走近马车,再道:“老伯,你辛苦了,去马车里坐会儿,我来赶车,正好跟大哥聊聊。”

车夫确实累了一天,交了鞭子便钻进了车厢里,直接躺下打瞌睡。

应硕不想外人见到姜棠,才把车夫赶进车厢里,可他会赶马车么?她满腹怀疑,犹豫着要不要执鞭赶车。

这时,汉子道:“我也曾替县里的富户赶过马车,把鞭子给我。”

“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谢谢大哥。”

应硕又成了赶车人的同伴,行了半里路,他开口问:“大哥,刘翠红娘家人好相与么?”

“她家门口一棵大香樟,只要不刮风下雨,男人们都爱蹲那唠嗑下棋啥的,女人们也爱去她家串门。后来刘翠红第一回结婚被男人一纸休书送回了家,这一家子人把门口的大香樟给砍了,整日关门,没谁能跟她家里的人说得上话。其实,倒爷不怪她家闭门谢客,要是搁我手下有个不能生的女儿,我也没脸见人。”

应硕附和道:“那倒也是人之常情。”

“旁的不说,我就嫌她家人拎不清。既然刘翠红是石女,早知道的话何必让她嫁人?哪怕养她一辈子养成老姑娘,顶多费点钱罢了,何至于连命都丢了?”

应硕也想过这一层,石女不能生,刘家人还逼着她一嫁再嫁,无非是看上那点彩礼能填补家用,这般重男轻女的家庭,多花一个铜板在刘翠红身上,都要十倍百倍的赚回来,很难说留在娘家就比外面漂泊受的苦楚少。

夜色完全黑下来时,马车进了刘家咀,一堆黑狗黄狗追着马车狂吠,幸得汉子时不时用鞭子抽两下吓唬那群狗,应硕才免挨狗咬。

村里的狗这般狂叫,引得不少村民端着碗站门口看热闹,有些与汉子相熟的扯着嗓子问:“买富,你家来亲戚了?”

“人不是我亲戚,是去刘翠红家。”

刘翠红家,那可有热闹看了!

通常来说,乡村是同姓分支群居一处,各家各户出点什么事,还不用过一两个时辰,满村都知道了。

因此,当马车停在刘翠红家门口时,已有数十人自发跟着来看热闹了。

“谁啊?”一个粗哑的女人扯嗓子问。

“兰婶,有人给你还钱,快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