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1 / 2)

一品毒后 月石 1099 字 3个月前

至于阁老则个老不死的,下场不会比穆秋石好多少。对付这等死要面子的人,落他面子,会比杀了他更难受。

这边,穆如月开始出题了,薄唇轻启,琳琅的声音带着肃杀之意,缓缓回**在金河上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东山十六州。”

在场诸位不乏读书人,初闻这两句很平淡,朴实无华,但细品后,却相似一把刀子直插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心脏。

阁老嘴唇翕动,似是要联下两句,不过面色变幻,并未立刻发出声。

“这诗并不像《春望》那般难对啊,阁楼为什么还不接下一句?”一名武将模样的大臣低声问道。

“你懂什么,联诗不仅是对仗工整,还要气韵一致。虽看似简单两句,但起句峻急,第二句犹如悬流瀑布,从高处跌落,气势磅礴。更为难得的是寥寥几句,就勾勒出……”说到这,身边的那名读书人忽然不说了。

“勾勒出什么?”武将问。

读书人摇摇头,轻叹了一声,他并未言明一点,穆如月的两句,已经点出了整篇诗歌的魂,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东山十六州,在景帝二十年,被异族侵略,短短一月间,连下十六州,是景国之耻,所有读书人心中之痛。

这首诗和《春望》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句句是真,句句是诚。

阁老如何对的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阁老一张老脸憋得通红,但没有对上去。

穆如月也不着急,笑吟吟地望着金河对岸那群——景国所谓的高层领导,就像在看一群小丑。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李贺的诗,看似简单,岂是容易对的?

一旁的何若之神色激动,这个冷面书生即便面对千军万马,都未曾有过激动,但这首诗瞬间让他共情了。

他才情高绝,不满朝廷腐蠹,便毅然弃笔从戎,跟随凌末凡纵横沙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东山十六州,说的不就是他?

又过了一阵,阁老依旧是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金河对岸的人也知道徐老对不出了,面面相觑,神色尴尬。

“阁老,对不出也莫勉强。也是,现如今,满朝文武都似穆秋石这般抛了初心的蝇营狗苟之辈,又岂能对得出这首诗?”穆如月讥笑,不仅嘲笑阁老,还嘲笑对岸这些身居高位的读书人。

众人怒目相对。

“你……竖子……竖子!”阁老气得浑身发哆嗦。

穆如月慢悠悠地继续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东山十六州。请君暂上九霄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九霄阁,是景国太祖筚路蓝缕,开创景国后,悬挂十九位功臣画像的地方。这十九位居功至伟的功臣,无一例外都是武将,并无文臣。

后两句联的甚是巧妙,前两句是设问,后两句则是反问,道出了家国仇恨,道出了读书人的尸位素餐。

继穆秋石的四问,穆如月的最后两句直接将对岸读书人狠狠踩在了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