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演弹劾百官的事如星火燎原,不过一夜便已经成了司明城最大的热闹,甚至盖过了宁礼走私一案的风头。
一向温和谦逊的彧王段演,趁着宁氏倒台,兄长失势,突然给了朝中百家雷霆一击,上折弹劾了过百名世家官员的罪状。
虽然晋帝尚未作出答复,但这个消息也足矣牵动众人的神经。百姓们乐得看着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世家高官被人教训,百官们则人人自危,夜不能寐,生怕那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
而很快百姓们便得偿所愿,宫中不知怎么就传出了彧王弹劾的名单,所列之精彩,让众人喜的喜忧的忧。谁知还未过夜,便又接连传出了三四个不同的名单版本,前前后后,几乎将半数朝堂都拖下了水。真真假假,百姓并不在意,只是整个坊间四处唾沫横飞,好不热闹。
相对于坊间的八卦热潮,世家们则是如坐针毡。光是真真假假的名单便已经让众人心惊,更何况还有彧王提供的相关证据并没有人知道确切消息,现下谁也不能保证这把火会不会烧到自己头上。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于是暗中跳脚的众世家们难得心往一处使,纷纷调转枪头,开始冲彧王发难。
晋帝案上天天接着雪片一样的奏折。段演行事严谨,能揪的错处不好找,于是连带着萧家、与段演交好的薄家以及于凡全都受到了波及。
晋帝将彧王传进宫中单独密谈了一次,具体说了什么无人知晓,只是彧王离开后,晋帝案上的笔砚又换了一套新的。
而彧王捅完了窟窿,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转身天天跑去大理寺和薄中整理着案卷,在一片风雨中,给宁礼的走私案做着收尾的工作。
——
天气渐热起来,大水也已散去。
城外的流民经过调养,也重新恢复了些活力,挣扎着生活的人总是充满了生机。
“你要走了?”茗若看着眼前来告辞的墨矣。这小子也不知是不是为了躲开城内的旋涡,一直待在城外帮扶流民,今日却突然跑来和她告别。
“是啊~”墨矣还是一贯吊儿郎当的样子倚在桌几边,“这东晋我玩够了,又救了那么多人,盖了好几层浮屠了,也算是可以功成身退了~”
“。。。呵。。好几层浮屠。。。”茗若听了墨矣的胡言忍不住嗤笑一句,一边扔给墨矣几枚梅子,“走吧走吧,省得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哪天我忍不住再送你归西了~”茗若看着蹲在眼前、像一只大狗一样趴在自己膝盖上一脸伤感状的墨矣故作嫌弃的说道。
“阿姐,我这一走,咱们俩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你都不挽留我一下吗?”墨矣一脸哀怨的抱怨道。
茗若挑眉看向墨矣,勾了勾嘴角,“呵~我挽留你,岂不是耽误了我们小公子的大业?我怎么担得起啊~”
“。。。”墨矣看着茗若一脸看穿他的表情,不自然地抽了抽嘴角,“阿姐,你这话什么意思。。。。”